
《红楼梦》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不论从回目还是情节都是非常温暖的一回书。抄这一回的时候,多次被感动。
最温暖最让人感动的是宝玉到袭人家后,袭人体贴入微的表现和袭人回到贾府后同宝玉的一番倾心对话。
宝玉的突然造访,让袭人一家人又惊又喜。当袭人得知就宝玉和茗烟两个人来的时候,袭人“复又惊慌”,说明袭人见宝玉来到她家,就“惊慌”,如今又只是他们两个人来,“复又惊慌”。“这还了得!倘或碰见了人,或是遇见了老爷,街上人挤车碰,马有个闪失,也是玩得的!”这就是袭人如此“惊慌”的原因,袭人嘴上说怕“马有个闪失”,其实她最怕的宝玉有什么“闪失”。

当袭人的母亲和哥哥“百般”殷勤招待宝玉的时候,袭人的一句“你们不用白忙,我自然知道。果子也不用摆,也不敢乱给东西吃。”说明袭人非常了解宝玉,知道怎么才能招待好宝玉。“将自己的坐褥拿了铺在一个杌子上”“用自己的脚炉垫了脚”“向荷包内取出两个梅花香饼儿来”“又将自己的手炉掀开焚上,仍盖好,放于宝玉怀内”“又将自己的茶杯斟了茶,送与宝玉。”袭人这一连串麻利的动作,让人既感动又佩服,多么细致周到啊!
看见母亲和兄长“齐齐整整摆上一桌果品”,袭人“见总无可吃之物”。乡下普通人家能有什么像样的果品,况且又是一点准备都没有,还不像现在到处都有超市啥的,只不过家里仅有的几样东西。宝玉平时吃的是什么,袭人是知道的,这些东西宝玉是不敢吃的。“既来了,没有空去之理,好歹尝一点儿,也是来我家一趟。”看这话说得多么妥贴。“拈了几个松子瓤,吹去细皮,用手帕托着送与宝玉。”几个动作又是多么入微。
“宝玉看见袭人两眼微红,纷光融滑,因悄问袭人:‘好好的哭什么?’袭人笑道:‘何尝哭,才迷了眼揉的。’因此便遮掩过了。”袭人为什么偷偷地哭了?应该是她觉得自己家太过贫困,太委屈了宝玉。应该是她觉得因为自己回家来,没有人关照宝玉,让宝玉到处乱跑,万一有个“闪失”,咋办?
多好的一个女孩儿啊!

不能久留宝玉了,袭人让哥哥雇了一顶小轿,送宝玉回府。临别时“又抓些果子与茗烟,又把些钱与他买花炮放”,袭人为什么这样做?只为叫茗烟“不可告诉人”。因为宝玉是偷着出来的,如果让老爷知道,宝玉又要受苦了。
这样的好女孩,能小瞧吗?
回到贾府后,袭人的表现更是不能小瞧。宝玉给袭人留的酥酪,而且宝玉在去袭人家里时还亲口说过“留着好东西呢”,如今却被李嫲嫲给吃了。当宝玉“命取酥酪来”,丫鬟们回说“李奶奶吃了”,宝玉刚要“说话”的关键时刻,袭人“便忙笑道”,她为什么急急忙忙地抢话?因为她怕宝玉生气发火。
“原来是留的这个,多谢费心。前儿我吃的时候好吃,吃过了好肚子疼,足的吐了才好。她吃了倒好,搁在这里倒白糟蹋了。我只想风干栗子吃,你替我剥栗子,我去铺床。”

袭人的这番话,不仅很有逻辑性,而且特别入情入理。首先她感谢宝玉的一番美意,接着说“好吃”,紧接着一个转折,“吃过了肚子疼”而且“吐了才好”,顺理成章的结论是“她吃了倒好”。最后又来一个转移注意力,让宝玉替她剥栗子。既给足了宝玉的面子,让宝玉在舒舒服服中消了火,更重要的巧妙地化解了一场突发事件。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袭人因为吃不到酥酪而闹起来,丢了面子的宝玉说不定会干出啥事呢。
这样厚道懂事的女孩敢小瞧吗?

接下来的情节是在掐准了宝玉离不开她的脉搏之后,袭人用去与留的说辞,给宝玉下了三条箴规,以此收住宝玉的心。本人出版的读《红楼梦》随笔《梦回人生》里,用“袭人懂得大道理”的标题充分肯定和赞扬了袭人这个女孩儿有大胸怀,懂得大道理,是个好女孩儿。
红学界很多人贬损甚至骂袭人,其实是很不公平的。

作者:卢祥云,在多年老干部工作和老年宣传工作中,喜爱《红楼梦》,曾任辽宁省铁岭市《红楼梦》学会副会长,多次参加全国《红楼梦》研讨会,发表多篇论文,其中《红楼梦时代背景新考》发表于《红楼》杂志2002年第一期;《从端木蕻良细说红楼梦看端木先生》发表于北京曹雪芹研究会编辑出版的《曹雪芹研究》。与女儿合作出版《梦回人生》,在网络发表多篇读《红楼梦》随笔,疫情期间用书法抄写完120回《红楼梦》。现又开始抄第二遍《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