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对仗举隅(六)
(玩诗先玩对,玩对先玩字)
作者:刘考令
借代对与借对、双关对专集
A、借代对,又叫代替对,代语对,换名对,举偶对
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名称,借用其相关名称来代替组对。
被代替事物为“本体”,用来代替事物为“借体”。
一百二十三、具体代抽象对。如:
①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黑发代少年,白头代老年)
②想吾生竭力经营,无非是之乎者也;
问此去何等快乐,不管他柴米油盐。
(之乎者也代事业,柴米油盐代生活)
一百二十四、抽象代具体对。如:
①声色乃尔妄,浮幻即我真。
(声色代淫欲,浮幻代现实。王维)
②小孩子暗藏春色,老大人明察秋毫。
(明、小于谦对主考官)
③袖里笼花,小子暗藏秋色:
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
(清、梁启超十岁时对其父)
一百二十五、全体代部分对。如:
①红佛有灵应惜我,青山何幸此埋香。
(湖南红佛墓联。红佛→妇女→个人)
②赏菊客来,两手劈开彭泽景;
卖花人去,一肩挑尽洛阳春。
(明、士人赏菊,一人摘花。顾璘上联指把菊花弄残。张居正下联缓和气氛。彭泽代陶渊明<菊花>,洛阳春代花)
一百二十六、部分代全体对。如:
①无丝竹之乱耳,乐琴书以消忧。
(丝竹代乐器)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帆代船。刘禹锡)
一百二十七、特殊代一般对。如:
①皆替红颜添俏丽,顿教巾帼显风流。
(红颜、巾帼代妇女)
②八股何如二股好,前场不比后场通。
(八股代文章,二股代美女;前场代考场,后场代金钱。暗示考场不公平。选自《笑笑录》)
一百二十八、一般代特殊对。如:
①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笑骂代写作。老舍评聊斋对)
②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唯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边,尚留三庙旧祠堂。
(苏州刺史虽多,这里只代白居易。白居易祠堂联)
一百二十九、事物特征代本体对。如:
①不信美人终薄命,从来侠女出风尘。
(美人、侠女代妇女)
②头上有情飘翠羽,胸中无策退红毛。
(翠羽→清朝官员,红毛→英军)
一百三十、专名代泛称对。如:
①伯乐常在,何愁没有千里马?
青山不老,岂怕不出栋梁材。
(伯乐,周代相马师→泛指有眼光)
②年年酷暑,岁岁苦寒,青春韶光伴大汉;
日日操弓,夜夜枕戈,为国戍边振炎黄。
(大汉<汉民族>、炎黄→中国)
一百三十一、习惯、数字互代对。如:
①九九年华归佛去,十分富贵失神休。
(九九代老年人)
②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又多一个春秋。
(上联:60㐅2十21等于141;下联:70X2十|等于141。清、纪晓岚贺141岁寿星联)
一百三十二、数字代名称对。如:
①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虎贲三千代将士多,龙飞九五代帝王胜)
②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挽屈原联。三户地、九歌心与其有关)
一百三十三、籍贯代人联。如:
①小沈阳高歌不断,老山东赞语连连。
(小沈阳、老山东代人)
②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
(杏坛是孔子讲学的地方,代孔子)
一百三十四、官职代人对。如:
①张书记借题求退,李政委千方让贤。
(书记、政委代人)
②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饥。
(清、宰相指李鸿章,合肥人;司农指翁同龢,常熟人)
一百三十五、以物代人对,物质代人,穿着代人,文章、诗歌代人。如:
①家有万金难算富,命添五子总身孤。
(万金代十个千金小姐<女儿>;五子代十个女婿<半个儿>)
②八千子弟随流水;百二山河委大风。
(八千子弟→项羽军队,百二山河→刘邦政权,大风→刘邦。项王庙联)
一百三十六、年龄代人对。如:
①百年翁有少,千岁者神多。
②九九丹成,恰好三三行满;
双双如愿,谁料六六无能。
(三三代女新人33岁,六六代新郎66岁)
一百三十七、用人的特征代人对。如:
①白头助周奋起,红脸常读春秋。
(白头→姜子牙,红脸→关羽)
②不让须眉,咏雪尊道韫:
无愧巾帼,探花为易安。
(须眉代男子,巾帼代女子)
一百三十八、结果代原因。如:
①行善随缘随少祸,事刁害己害多亲。
(因善行才少祸,因刁奸会害己)
②手里有钱能显贵,脑中无事寿长存。
(显贵因有钱,长寿因无事)
一百三十九、相关事物代表达事物对。如:
①不管三七,只因九五。
(三七代卖国《二十一条》,九五代清朝帝王位)
②好消息几时来,二月杏花八月桂;
实功夫何处下,三更灯火五更鸡。
(二月乡试,八月会试。旧文人盼考升官)
一百四十、旁代对
用随伴事物代主要事物,且本体不出现。如: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漆红大门代贵族)
②多少争名争贵客,机关斗尽斗残终。
(机关→手段)
一百四十一、别名代正名对。如:
①话到舌尖留半句,事从礼上让三分。
(礼上→法律)
②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管城子→毛笔,孔方兄→金钱。宋、黄庭坚)
B、指代对
一百四十二、指代对
(一)用抽象概念代替具体事物的对。如:
①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幂护窗纱。
(粉香→梅花。贺铸)
②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管弦→音乐。白居易)
(二)指代与借代的区别
1、定义不同
①指代是用抽象概念代具体事物。
②借代是借一物代替另一物。
2、用法不同
①指代不说事物名称,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事物代替。如用红领巾代少先队员。
②借代一是部分代整体,如卷毛代人。二是特征代事物,如绿肥红瘦分别代叶、花。
3、示例不同
①指代:凡天地间事物之名号,其根源莫不出于指代,而纪年亦其一端也!
(梁启超《论纪年》)
②借代: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辞。
(陈望道《修辞发凡》)
C、借对
借对又称假对,借字对
借字的多音多义等组对
一百四十三、借音对
音同字不同为借音。如:
①五峰高不下,万木几经秋。
(下→夏对秋。宋、范仲淹)
②清操厉冰雪,赤手搏龙蛇。
(清→青对赤。邓中夏)
③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一道桥。
(沧→苍对黄。兰州河神庙联)
一百四十四、借义对
字同义不同为借义。如:
①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竹叶→竹叶酒。唐、杜甫)
②好句不妨灯下草,高龄可辨雾中花。
(写→草对花。眼镜店联)
③红白相兼,醉后不知南北;
青黄不接,贫来变卖东西。
(东西<物品>→方向对南北。清、梁章钜)
一百四十五、借名对
借用人、物、地名等含义组对。如:
①命苦不如趁早死,家贫无奈作先生。
(先生<教师>对早死。民国、夏丏尊)
②齐放百花,锦绣江山添秀丽:
高歌一曲,英雄儿女学雷峰。
(秀丽指向秀丽,舍身救火女英雄)
一百四十六、借结构对
用词语结构相同成对。如:
①克勤克俭千家富,争短争长万户贫。
(借用掉字手法组对)
②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圆时愈明。
(借用复字、叠字组对)
一百四十七、借语对
借用方言、行业语、少数民族语、外语等
组对。如:
①不懂ABC,只凭言语功。
②额勒和布,腰系战裙。
(额勒和布,少数民人名,和布指白族)
一百四十八、借形对
为表达内容而不成对时,借某些字的字形或词组和另一联对仗。如:
①德厚友帮帮德厚,阳光办事事阳光。
(借用回文顶针手法组对)
②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纠缦缦是形容词后缀;景行是名词加一个动词行与纠缦馒相对。选自《尚书大传》)
一百四十九、通借对,又叫通假字对
用音同音近字代替本字组对。如:
①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山海关、孟姜女庙联)
②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
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
(四川长文县朝云庙联)
一百五十、借口吻对
有意将表达意思,借有关对象用第一人称说出来组对。如;
①吃的是老子,穿的是老子,一生到老全靠老子;
唤不回天尊,拜不灵天尊,两脚朝天莫怪天尊。
(老子庙对联)
②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
庙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此泥土,空费了多少钱财。
(土地庙对联)
一百五十一、借声对
借平声对仄声,或借仄声对平声。如:
①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冠读平声,对仄声配)
②略戴乌纱心变化,稍微名利面精神。
(心变化<平仄仄>对面精神<仄平平>)
D、双关对
巧用汉字的音、义组成言此意彼的对联。
一百五十二、谐音双关对
用谐音字,语双关意。
(一)、以明为主谐音联
1、同字双关对。如:
①昨夜敲棋问子路,今朝对镜见颜回。
(子路、颜回皆孔子学生。唐、王之涣)
②一夜春花新世界,万家灯火旧金山。
(新世界→新形势;旧金山→美国城市)
2、异字双关对。如
①清江无限好,白鸟不胜闲。
(清→青对白。王安石)
②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荷→何,藕→偶;杏→幸,梅→媒。联意为应满足,不再多追求。明、程敏政对宰相李贤。)
③东不管,西不管,酒管;
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管→馆;罢→吧。酒馆联)
(二)、明暗并重谐音对
1、同字双关对。如:
①池中温泉请君入浴,足下顽疾找我来医。
(温泉→浴池名;足下→对顾客尊称)
②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朔雪飞空,农夫争歌普天乐。
(满江红、普天乐乃词牌。苏轼对黄庭坚)
2、异字谐音对。如:
①昔具盖世德,今有罕见才。
(盖世→该死:罕见→汉奸。1940年,灵谷老人送汪精卫讽刺联)
②三鸟害人,鸦雀鸨;
一群误国,鹿獐螬。
(鸦片、麻将、老鸨;鹿→陆宗舆、獐→章宗祥、螬→曹汝霖。清末、上海虫鸟店联)
(三)以暗为主谐音对
1、同字双关对。如:
①云锁高山,哪个尖峰敢出;
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
(尖峰又指对手;光棍又指光棍汉子。书生对县官)
②船尾拨钉,孔子生于舟末;
云间闪电,霍光出自汉中。
(孔子又指圣人,舟→周;霍光→火光)
2、异字谐音联。如:
①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莲→怜;梨→离。清初、金圣叹临刑前念出)
②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仁。
(红门→黉门,酸子→腐儒;白衣→出身低,大仁→大人。古时、小吏对县官联)
(四)单纯谐音对(一般不含双关意义)。如:
①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小刘骑小牛,小牛唤,小刘欢。
②上文章,下文昌,文昌桥上晒文章;
前黄昏,后黄昏,黄昏渡前遇黄昏。
(文昌→桥名,黄昏→村名。渔夫对秀才联)
③风坠鹊巢,二三子连窠及地:
月穿鸡屋,四五声金膀啼鸣。
(连窠及地→连科及地;金膀啼鸣→金榜题名)
一百五十三、借义双关对。如:
①苜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汉→星汉对天。王维)
②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
(袁世凯死后人送戏联。六君子、二陈汤本药名,此指六人为袁称帝呐喊,二人在袁称帝后反袁)
③灯笼笼灯,纸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
(纸壳、防风、陈皮、半下皆中药名。放牛郎巧对药店主女儿)
④看不见姑且听之,何须四处钻营,极力排斥前面者;
站得高弗能久也,莫仗一时得意,挺身遮住后来人。
(用戏场形容人生。戏台联)
附一、借对与双关对的区别
借对和双关对都是借字音、字义表达巧妙组对。不同为;
1、借对仅借其他意来对仗,双关一般有两种解释。
2、借对只是在上联或下联因对仗而出现,双关对一般成双在上、下联出现。
3、借对仅利用汉字多音、多义来组对,而双关常借比喻等方法表义。
附二、借喻与借代对、借对的区别
1、借喻中喻体与本体有相似处,其形式为甲象乙(甲为本体,乙为喻体)而借代对中借体代替本体,本体不出现,其形式为乙代甲(甲为本体,乙为借体)。
2、借喻重类比;借代重代替,而且不要求本体与借体相似。
3、借喻能变换为明喻,借代则不能变换成明喻。
4、借对仅是借文字多音多义而组对,是换个说法、换个名称。如:
①杯中倾竹叶,人面笑桃花。
②三杯竹叶下肚去,两朵桃花上脸来。
(竹叶代美酒,桃花比人面如桃花红)
(待续)
作者简介
刘考令,男,1949年出生,山东郓城人,现居江苏南通,退休教师,本科学历,南通市诗协,青山诗会,德馨诗会会员。

(图文供稿:刘考令)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