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岗,原本是企业管理的常规手段,意在确保员工在岗在位,勤勉尽责。
然而,在当下的语境中,这个词已悄然变味,它不再局限于原意、职场,而是蔓延至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一种无处不在的“监控文化”,甚至演化成一场权力的恶作剧。
职场上的查岗,让人苦不堪言。李某是一家公司的项目经理,他每天不仅要面对客户的种种要求,还要应对上级领导的频繁“关怀”。有时,他正忙着处理项目中的棘手问题,领导的微信就来了:“小李,今天的工作进展如何?需要我协助吗?”李某心知肚明,这哪里是协助,分明是在查看他是否尽心尽力。
更有甚者,一些企业引入了高科技手段,如丁丁打卡、人脸识别打卡、定位追踪等,把员工当成放任不羁的“野人”,将员工的行踪牢牢掌握在手中。这些看似先进的设备,实则成了束缚员工自由的枷锁,让人在无形中感到压抑与窒息。
在这样的情况下,员工的自尊受到了“性侵”。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捎带打卡、花钱打卡、关系打卡、远距离打卡,五花八门,蜂涌而至,层出不穷。因为只要打了“卡”,就有了出勤,有了出勤不仅有了工资,还能评为先进。
还有一些不良现向,某些掌管打卡权力的人,利用打卡机吃拿卡要、整人坑人,更使员工产生了对立情绪。
这种“查岗文化”不知什么时候在政府机关也“开花结果”。赵同志在电脑上完成一项保密性工作,没注意上级“查岗组”到来。组长走到他跟前说,“没看见领导查岗?为啥不站起来,对领导这么不尊重”?赵同志连忙关机站起解释,组长却狠狠地丢下一句“上班时间玩电脑,扣六十分”,便扬长而去。边走边展示淫威,”上班时间打游戏,见了领导忙关机,狠狠扣你,我看以后谁敢不尊重我”!查岗变成了“组长”的私有权力。结果赵同志慌乱关机中把数据丢失,一大堆工作必须重头再来!
讽刺的是,这种查岗文化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相反,它激发了人们的逆反心理,让原本应该真诚相待的人际关系变得复杂而微妙。一部分人开始学会撒谎,用各种理由搪塞查岗的询问;李某则学会了敷衍,用漂亮的辞藻掩盖工作中的不足。赵同志泣丧地说,这叫什么查岗,分明是在捣蛋!国企的员工干脆把心思放在对付打卡上,打完卡就能走人干别的活。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管理者,高高在上,自认为在“严格”管制下,员工就安稳了。自己却“天马行空,万里腾云”。“自己多漫游,员工少自由”。员工在失去信任的情况下,便开始对抗、赌气,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查岗,原本是为了确保秩序与效率,却在无形中破坏了信任与尊重。它让人们忘记了真正的责任与担当,不是靠外在的约束与监督,而是源自内心的自觉与追求。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我们应该学会放手,给予彼此更多的信任与空间,让每个人都能在阳光下自由地呼吸、成长。
其实,要求员工按时上下班,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学习教育和制度建设上,让员工自觉的遵纪守法、有尊严的工作和生活才是王道。另外,管理者以身作则、言教与身教也最好的管理办法之一。引导员工心存敬畏,心存自律,心存奉献,心存理想的认真工作,才是正确的做法。
或许,当我们都能够摘下心中的“监控器”、“防控器”、“摇控器”,用真诚与理解去构建人际关系,就能获得效率与效益双丰收。
查岗,其实是一种低级的管理手段。其种意义上说,看似查的是员工行为,实际查的是管理者的虚伪心态。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尽量不要上排场。
放下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架式吧,让那些粉刺性的“查岗”、践踏高科技的“聪明”、作贱公民自尊“陋习”、堂而皇之的不文明行为终止吧,还百姓一片自由的天空!到那时,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何为自律,何为自由,何为尊重,何为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