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人民。”
—— 冀福记
墨香戏韵越千年,
古调新声两相牵。
秦腔舞动东方梦,
文化桥梁环宇连。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冀福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戏剧、书法等多个领域闪耀着光芒。作为我的多年心灵文化交流老友,他不仅是中国内地著名的男演员、编剧,更是文化传承与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
冀福记1942年11月生于陕西省商州,自幼对传统戏曲有着浓厚的兴趣。作为西安易俗社原社长,他长期致力于秦腔的保护与发展,通过主持文艺广播节目《老冀说戏》,将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传递给更多听众。在他的领导下,易俗社保留了众多珍贵的传统剧目,并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戏曲人才,确保了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生命力得以延续。他还担任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馆研究员、西安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西安秦腔剧院艺术顾问委员会主任、陕西省梨园学会会长等职务,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冀福记的艺术成就不仅限于行政管理。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伶俐虫与《后传》接引佛祖。花鼓戏《六斤县长》及戏曲道情剧《一文钱》角色等。这些成就展示了他对戏剧表演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此外,他还担任了秦腔《梦回陇西堂》的编剧,进一步丰富了秦腔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他的众多创作中,大型舞剧《秦俑魂》尤为突出。这部作品借鉴了书法艺术的灵感,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该剧出访超过30个国家,演出千余场,成为中国文化外交的一张亮丽名片。冀福记通过《秦俑魂》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此外,冀福记还创作了大型中国原创歌剧《杨贵妃》。该剧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和日本东京乐团联合首演于东京,并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被选为特演剧目,在北京世纪剧场由天津歌剧舞剧院与中国歌剧舞剧院联合献演,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杨贵妃》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也为全球文化交流贡献了一份力量。
书法对于冀福记而言不仅是书写技巧的展示,更是文化价值观的表达。他深入研究“福”字,提出以人为本的新诠释,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和精神追求。在西安朋友间有口传诵,冀福记送福,冀老送福,见冀老有福,得冀老福字真迹是莫大荣幸,福到家了。2015年,他应邀赴澳大利亚悉尼进行现场书法展示,其精湛技艺赢得了侨胞和当地人士的高度赞誉,成为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冀福记还经常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书法展览和讲座等形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冀福记的艺术人生是一部充满激情与探索的故事。他在戏剧、书法等领域的贡献,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宝库,也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窗。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化使者,冀福记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书写着动人的篇章,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爱好者和追寻者。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文化传承的使命,让古老的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2023年中亚五国会议在中国西安召开。年已82岁高令的冀福记参席会议,为中外重要贵宾介绍陕西文化,得到高度赞扬。冀福记通过他的作品和行动,证明了文化无国界,艺术可以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墨韵戏魂传四海,
华章永续展宏图。
历史铭刻耀古今,
冀老风范世人敬。
天雨手记。
樊新河 甲辰冬十二月十八白於古都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