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文鹤
编辑:蓝集明
迎晖路刘航琛私邸印象
三牌坊刘家公馆旧址
罗文鹤摄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泸州爱仁堂花酒实业家刘航琛的家。
刘航琛(1896—1976)
那是1972年,我因“顶替”泸州二中退休的母亲失败,文教局有领导说我有工作的,不能顶替。我当年二十几岁年轻气盛。一狠心退出小市民中。在家无着落的时候,经余安中老推荐,给供销系统汪琪领导的宣传队演出搞策划。
有一天,通知我到供销系统办公地点所在地的礼堂进行排练。平时在迎辉路走来走去,都没有注意到这个地方,这一次专门去找,才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个地点在公园路往北走完,右拐上迎晖路,往东走过一家银行(农业银行?),来到了一个比较宽敞的长方形大院。大院四周有高大的风火墙,南北距离长,东西距离短。大门开在正街上。走到办公地点门口,看见砖墙正中有一道非常古老的大门。大门左边挂着商业局的牌子,右边挂着供销系统的牌子。原来全市只有商业局一个单位,管城乡的商品供应。后来分成了两个单位。商业局分管城市供应,供销系统分管农村供应。分开来的两个单位正打得头破血流。
走进大院空空的下厅里,左右两边各用塑料板搭建了一个可怜巴巴的收发室。从下厅斑驳的墙壁上,和油漆脱落得光秃秃的柱子上,可以得知这个庭院曾经有着悠久古老的历史。古宅的主人肯定是当年泸州地方历史上无法回避的,地势显赫的社会名流。。
走过空旷的下厅,来到古朴的石板天井。天井两边,靠墙的地方各有一排整整齐齐的木穿斗小青瓦平房,分成若干小的办公室。每一道小办公室门上都挂有各司其职的小牌,干净整洁。
走过大院,迎面一排花坛簇拥你走上五六级台阶,来到上厅。从老房子的结构来看,高大脱俗。上厅的堂屋,是当年刘航琛接待亲朋好友和各方达官显贵的地方。站在堂屋高大的门槛外面。就好像马上要穿越一样。
可惜里面的一切都全部掏空,变成了两个单位的会议大厅。礼堂背后一墙之隔,就是人民商场的三街。
在80年代大拆大建的时候这里全部被拆掉,成了星光夜市。再后来就是现在的停车场。
蓝集明(庆悟)读后语:
刘航琛先生在泸州的私邸有多处。
罗文鹤先生文中所说的这处私邸在三牌坊(迎晖路)。
朱德1916年至1920年驻泸期间曾把刘航琛私邸作为他的旅部。
里面有座小楼,朱德与妻眷陈玉珍、萧菊芳曾住过。
此楼系木穿枓歇山式一楼一底建筑。上世纪八十年代因城市建设此处被拆。小楼因有红色记忆元素,拆迁重建于南极路五号朱家山陶仲渊旧居石园,作为“朱德在泸业迹陈列馆的”组成部分。

朱德在泸业迹陈列馆大门
蓝集明摄
程思远在《朱德在泸业迹陈列馆》一文中对石园中嵌建的小楼有描述,“从南极路南侧朱家山脚下,沿石级而上,一对古铜色的石狮突立眼前,这便是陈列馆的大门。两扇黑漆大门的上沿,悬挂着康克清同志题写的《朱德在泸业迹陈列馆》牌匾,它与门前石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庄严肃穆。
步入大门,迎面展牌上镶刻了《朱德在护业迹陈列馆》简介。原来这个馆是1986年值朱德诞辰百周年之际,泸州人民为纪念朱德(1916年﹣1920年、1926年、1963年)三次来泸的业迹而建立的。
朱家山,这是一座民居建筑。房主是泸州明初的诗人陶开永(字仲渊)。培建于清末,占地三千三百多平方米。是一座三紧三松四合重院式木结构。主体建筑为一进二重堂,两边置厢房。右侧辟小花园(即石园)。整座建筑,雕梁大柱、宅深檐高,显得幽深素雅。朱德于1916年在此参与《东华诗社》,常利用陶开永石园、邀集诗社同仁饮酒赋诗,因原貌尚存,又是朱德常来常往的去处,故辟为缅怀朱德在泸业迹陈列馆,并向人民群众开放。陈列馆分《朱德旧居》、《东华诗社》现场、序馆和业迹馆四部分组成。
朱德旧居,是朱德同志1916年至1920年驻泸期间与妻眷陈玉珍女士居住过的楼房。此楼系四架橡木穿甲歇山式的一楼一底。楼层面积为八十平方米。它座落在陈列馆右侧。一看便知,此楼不是朱家山原建风格,是从市中区迎晖路46号(原泸县盐务局、朱德当时旅部)搬迁来的,嵌装在朱家山天井里。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的“朱德旧居”四个金色大字,悬挂楼中。楼上左角屋,是朱德当时同陈玉珍女士的寝室,室内陈放着朴实无华的家俱。这些陈列品有的是他曾睡过、用过的。楼右角屋是朱德起居室、摆上简单的桌椅和文房四宝、墙上配挂了当时《东华诗社》成员的字画。寝室和起居室,显示了当年朱德简朴生活的场景。
旧居楼下,是朱德的书房兼会客室。室内整洁素雅。一张写字台,一架古书柜、四周布满了靠椅、墙上配挂了他与孙炳文在此室的合影照。书房给人以清新、典雅、遐思之觉。展示出朱德同志当时在戎马倥偬之余,在这里学习、探索、苦苦追求新思想,以及制定军事计划,剿匪方案,与客人畅谈读书心得,吟咏诗作,唱和联对的情景。尤其是在那写字台上,一方大端砚台,是他当年运笔的墨池,和端砚前存放的《新青年》、《新潮》杂志,与印有"德字玉垓"、"朱氏藏书之印"的古籍书,在那盏古铜台灯红光摇曳下,闪出绚丽的光彩。仿佛看到了当年朱德正埋头钻研、潜心学习、寻求救国真理的神韵。这使我忆起了朱德曾说过的话:"我们在泸州布置了一间精致的书房,在那里看书和讨论所读过的书籍。”(原文见中共泸州市委宣传部编《朱德在泸州》)
刘航琛先生在他的《自订年谱稿》中提到过三牌坊他家的此处私邸:“民国六年丁已西历一九一七年二十二岁…….八月先严因结朿如心祥盐号事赴重庆,未及返泸,在泸住宅为军旅长朱德占据,屡与交涉,悍然不理,乃全眷迁渝,在渝创办华川裕银号。”
刘航琛抗战时,提供重庆他办的银行大楼秘藏保护了故宫博物院南迁到重庆的绝大部分文物。而他的泸州爱仁堂铺面及作坊被日机炸成废墟,白塔旁三牌坊私邸中这座小楼侥幸留存至上世纪八十年代。
小楼被作为朱德旧居拆迁后,私邸原址上的原有建筑现已荡然无存。

石园中的朱德旧居楼,从迎晖路刘家公馆迁建于此。
石园内的朱德旧居(北侧)
蓝集明摄
2025年3月6日于庆悟宅
延伸阅读
1.刘航琛辞泸县中学校长职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380686.html&
2.刘航琛与泸州老字号“爱人堂”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3710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