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的地理老师,80年我考上建中,上初一,他给我们带地理课,从他走进门开始,就散发着与其他老师不一样的东西,那时侯不知道那是饱学之才,他总是把书扔到讲桌上,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在那个年代独一无二,我以为他是北京、上海来支援大西北的。
四十多年以后,我已退休,赋闲在家,也是王益作协的会员,在一次参观耀州博物馆的讲解中,由于工作人员的忙碌,众人一致推荐了秦陇华老师接单,这一讲,堪称教科书级别,让所有人见识了秦陇华老师丰富渊博、口吐莲花的学者风范,那时我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凤岗老师家的公子哥。
更有趣的是我婆家所在的社区于2022年6月23日恰好设立秦凤岗文学馆,在馆内他详实的履历中,才揭开他所有神秘的谜底。秦凤岗,1944年1月出生于甘肃临洮县,他毕业于陕西教育学院中文系,属于优秀学员,1969年被分配到建中工作,带过数学、历史和地理课。
秦凤岗是铜川煤炭基本建设技工学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文学、史学、民俗、哲学、科普等研究工作。从1980年至今,他出版的书籍有《秦凤岗散文诗词选》、散文集《流不尽的漆水河》《王益记忆》、诗集《荷塘映月》《彩霞如梦》、中篇小说《孙思邈》、传记文学《药王孙思邈》、长篇小说《药王袍》、儿童文学《伟大的历史功勋》,以及《孟姜女故里传说》《孟姜女故里在王益》《孟姜女扳山》《孟姜女集》《玉华山诗集注》《摩尼宝珠》《漆沮信仰文化》等21部。他的专著《陕西省经济民俗志》《陕西省信仰崇祀志》入编《陕西省民俗志》;科幻小说《人造太阳》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建国以来新故事选》(1949—1979);科学小说《阿是穴》入选中国科普创作研究所主编《少年科普佳作选》(1949—1982)。
秦凤岗对孟姜女传说的研究尤为深入,他最早了解到孟姜女的故事源于诗人冯至的《宜君县哭泉》一诗,并亲自前往宜君县进行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花费了二十余年时间整理和发表大量相关文章,并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地方文化,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秦凤岗从小热爱文学写作,涉猎广泛,除了孟姜女研究外,还在散文、诗歌、小说、科普、民俗、宗教、哲学等领域有深入研究。他长期研究铜川历史,编写了《铜川统战志》,并参与了多部书籍的编写工作。秦凤岗曾是基建技工学校的高级讲师,获得过省劳动厅和省煤炭厅授予的“先进教师”荣誉称号。2004年退休后,他依然热情投入写作,完成了《药王孙思邈传》等著作。
秦凤岗老师的家庭也是远近闻名的书香之家,其家风是“认真读书、力求上进”,家训是“向善好学”。秦凤岗年轻时就爱好阅读和写作,家里收藏有数千册书籍。他的作品《药王孙思邈》广受欢迎,并多次再版。尽管已至耄耋之年,秦凤岗老师仍然坚持读书和写作,在他的潜移默化下,他的爱人也开始写作,如今已有40万字,他的儿子也在他的熏陶下对地方文化考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已出书四本。他的孙子,文言文也特别好。可为一家读书人,满屋书墨香。
2025年6月底,适逢百年党的生日,我再次在社区见到秦凤岗老师,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面对自己所有的成绩,我问及他对自己的评估,他只是淡淡地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还是那么潇洒,风采依旧,就像当年把课本扔到桌子上,拿着教鞭在空中笔划地球是圆的,我们每天坐在上面日行十万八千里,地球的经纬度、气候、特产……当年懵懂的知识在后来的旅行中都一一解读。他的课影响了我们那一代人!
如今他带给我们的还有他的另一面:出版书籍22部,其中长诗<孟姜女扳山>,中篇小说<孙思邈>,长篇故事<药王袍>,长篇传记文学<药王孙思邈>,<孟姜女故里传说>等。有两部专著入编<陕西省民俗志>。两篇文学作品入编全国建国以来优秀作品选。6次获国家级部门奖,20余次获省级奖。
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省弘扬汉文化中心副理事长,省非遗项目孟姜女传说传承人,省民俗志编委,省民俗学会理事,省作家协会会员。为王益区作协首任主席。柿树沟社区设有“秦凤岗文学馆”。他的家庭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我庆幸我曾经是他的学生,从他第一篇入选《中学生模范作文》的《煤颂》开始,到科学故事小说《阿是穴》在《陕西少年》发表,被四川少儿出版社看上,约他写《孙思邈》,八零年底,他花费半年时间完稿,八一年六月一日作为“科学家的故事”丛书之一,《阿是穴》入编陕西省建国以来《少年科普佳作选》出版,再版四次十多万册,与李四光、郭沫若同在一书,对他的鼓励很大。再到1984年《药王袍》荣膺开拓奖,是建国30年来的特大奖。当年贾平凹和路遥也在此奖名单之列。
近年来,<陕西日报><华商报>专题报道了他的成就,省广播电台专题报道了他的事迹。省委老干局编印的<三秦夕阳红>一书收有一文<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有心人——秦凤岗>。
我庆幸我有缘做他的学生,曾经领教过他的教学质量,更幸运的是,多年以后还能走进他的文学馆,拜读他的系列大作,他的爱好还涉猎古文物,他还是中国古钱币学会会员,他不仅有儒家学者之雅风、也有佛家之心性,还有道家之风骨,他的书香墨韵与低调做人,都将影响更远和更多的人。
楚丰华
2025.6.30
9:15
作者楚凤琴笔名楚丰华,祖籍河南许昌,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联系方式:153532138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