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世清(云南昭通)
长堤柳坠浮云扫。老树鸣春早。淋漓白露水田秧。半蕾芳香山好、笔耕堂。
春游踏翠风花裁。何必惆然在。水清山绿鸟鸣台。春到又开、此景有归时。



《虞美人·春韵》赏析:
这首词以云南昭通春景为背景,通过凝练的意象与动静相生的笔法,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卷,抒发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沉醉与对生活哲理的感悟。
上片写春晨物象,开篇“长堤柳坠浮云扫”极具视觉张力——长堤垂柳如帘,柳丝低垂似要拂扫天际流云,虚实相映间拓展了空间纵深感。“老树鸣春早”以拟人笔法点破时序,老树新声暗含生命轮回的惊喜。后两句转入农耕图景,“淋漓白露”浸润水田秧苗,晶莹露珠与青翠秧苗构成色彩碰撞,“半蕾芳香”则暗示山花欲绽未绽的含蓄美,而“笔耕堂”巧妙将文人雅趣融入田园,彰显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下片抒游春心境,“踏翠风花裁”五字凝练如画:踏青者步履裁开翠色,春风拂过处,落英如剪,动态中见诗意。“何必惆然在”笔锋陡转,以反问消解愁绪,凸显豁达襟怀。尾句“水清山绿鸟鸣台”连用三组意象,声色交融营造空灵意境,结句“春到又开、此景有归时”暗含道家循环之理——春景虽逝必有再来之时,传递出对自然规律的坦然与对当下美好的珍视。
全词语言洗练如宋人小令,动词“坠”“扫”“鸣”“裁”精准灵动,赋予静景以流动感。上下片由景入情,最终归于哲思,完成从物境到心境的升华,堪称现代人创作古典词牌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