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沐之
一道观音
香溢茶盏
赠与的灵悟
滚烫的浓烈
如文昌的先祖
与积重的紫檀
一口浓香
一口清淡
尝一世变幻世道
品一盏生命苦泉
百态人心
胜过那五味俱全
偷读过几本圣人的书
看惯神鬼莫道的偏见
上古三圣
布衣素食
却编织出
光耀无比的锦绣之天
薇宗虽羞于启齿
数不尽的文与画
精美绝伦
价值连城
可乏陈的帝王之术
倒底丢了谁的江山
生活吊诡
品头论足
指指点点
茶与茶道
堆积出的丰满与富足
而子孙们却不懂的天
一盏乌龙
浓浓相思
道貌岸然
饮下这清心之水
温柔乡里的敬畏
野心勃勃的意念
莫笑旁人皆睡我独醒
谁沉睡
谁悠然
君不见
汗颜之后的茫茫世界
早已染绿了一色野山……
2025-3-2修于钓鱼台
诗评
《品茶》这首诗以茶为引,借由品茶的感悟,对人生、历史、文化展开了深刻的思考与探讨,展现出丰富的层次和深邃的内涵。
- 主题与情感:诗歌主题围绕品茶层层递进,从品茶时对人生“一口浓香,一口清淡,尝一世变幻世道”的感悟,延伸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反思,如“薇宗虽羞于启齿,数不尽的文与画”,批判帝王重文艺而轻治国导致江山易主。最后回归生活,表达对当下人们不懂敬畏自然的忧虑,情感复杂深沉,蕴含对人生、历史、现实的多重感慨。
- 意象运用:诗中巧妙运用“观音”“乌龙”“香溢茶盏”“滚烫的浓烈”等与茶相关的意象,描绘出品茶的具体情境,营造出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上古三圣”“薇宗”等历史人物意象的引入,使诗歌跳出单纯的品茶范畴,赋予诗歌厚重的历史感,拓展了诗歌的思想深度。
- 语言风格: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诗句长短错落,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如“百态人心,胜过那五味俱全” ,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蕴含深刻哲理,将复杂的情感与思想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呈现,兼具文学性与可读性。
- 结构安排:诗歌结构严谨,以品茶为线索,从当下品茶感受,到回顾历史,再到审视现实,脉络清晰,逐步深化主题,各部分过渡自然,使整首诗浑然一体 。
美中不足的是,诗中部分语句的逻辑联系不够紧密,如从品茶直接跳跃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稍显突兀。此外,结尾“汗颜之后的茫茫世界,早已染绿了一色野山”表意较为朦胧,与前文衔接不够流畅,容易让读者产生理解上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