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七星岗的传说
申力
重庆人喝酒,划拳时,一声:“两路口涨水,七星岗闹鬼”,把人们的思索拉得很远。
现在的七星岗高楼林立,晚上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一片轻歌曼舞,为什么有“七星岗闹鬼”一说。
七星岗在重庆主城区通远门外,地势较高,是老重庆的制高点,山城重庆的建筑比较奇特,建房时一般都依山而建,有的住户住在十楼以上,却从五楼还是七楼就可以下到地面,,上街买菜,坐公交车上班,临街门面也许在六楼,还面对人来车往的闹市。
老重庆的七星岗是个埋葬死人的乱坟岗,张献忠攻下通远门后,在重庆城内进行了大屠杀,被屠杀的人暴尸于七星岗,七星岗成为了乱坟岗。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陪都,由于人口的增长,就向城外发展,乱葬岗填土建房,又修建了金刚菩提塔以镇阴魂。七星岗就逐渐有人居住,才有了人气,有了人气,各种小商小贩就活跃起来。
站在江边抬头仰望,房屋就在悬崖边上,几根柱子一撑,竹子编成的墙壁,糊上黄泥巴,一个挨一个,一层接一层,密密麻麻,房子叠房子,就是老重庆较为普遍的吊脚楼,这些简易的棚户,谁家用火不小心,一旦失火,不用风吹,一烧就是一大片,熊熊烈火带着浓烟冲上云霄。
翻开老重庆的历史,可见山下着了火,往上那一大片也别想躲过。1949年的九二火灾,从朝天门烧起,烧了三十几条街,连江边的船也没跑脱。由于重庆主城缺水,只能靠两长江、嘉陵江两江水煮饭喝水,洗衣服都得去江边挑水,一旦失火,地势高的地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火势漫延。
为了解决重庆主城的消防用水的问题,晚清政府在重庆多个地方修建防水池,以备不时之需,离通远门外的乱葬岗地势高,有人说,火是从乱葬岗南方兴起的,请了个高人来降魔,经高人指点在通远门外地势高的乱葬岗造了七口大石水缸,将七口大水缸摆成北斗七星阵,柄指向南纪门,用七星大阵破火魔,自从乱葬岗有了这七口大石水缸,人们就把乱葬岗叫七星缸了。
修筑重庆古城的时候,顺应“九宫”、“八卦”之象而筑,以示“金城汤池”之意,“九宫”、“八卦”之象合计起来,就有了后来古重庆成的17道城门,朝天门、翠微门、千厮门、洪崖门、临江门、太安门、通远门、金汤门、南纪门、凤凰门、储奇门、金紫门、太平门、人和门、定远门、福兴门、东水门,唯有通远门是朝陆地开放的城门,其它16座城门,都是面向江面开的门。
老重庆古城没有自来水,就形成了很多挑水夫,“九宫”门专供挑水夫进出城门,“八卦”门本来是开放的,由于重庆城内火灾频生,当时的官府认为只开水门不能克火星,便将八道水门封闭,故形成十七门,统称“九开八闭门”。
1927年,重庆首任市长潘文华主持成立了新市区管理局,老重庆城墙不幸被推翻,“九开八闭”重庆十七门几乎不存在,只剩下地名而已,随着城市的扩建,七星缸里的七口大水缸被搬走了,从此不知去向。
乱葬岗上没有了七口大水缸,缸和岗同音,人们叫着叫着,就叫成了七星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