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 空城记
(前言)
作者/磊娜
(原创 灵秀之家 灵秀师苑风
2025年03月09日 00:05 河南)
宋主编编者按:磊娜曾是我的得意门生,聪明 空城记 ,善解人意。当年读书,节假日她喜欢住在我家。客人来了,她端茶倒水,落落大方。以至于好些不太熟悉的客人以为她是我的女儿!同事戏谑:将来磊娜可以做你家的儿媳!我不禁莞尔:可惜我儿子小她八岁!女孩大学毕业就外出闯荡,在上海站稳脚跟,并成为一家大型公司的中方CEO。外面世界的精彩她见过了、经过了,无怨无悔。人到中年,她又考上研究生,三年后,她将带着一双儿女到国外读书,自己做外教的中文教师,顺便饱和曾经的文艺梦!该部是她的长篇自传体小说,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当代都市白领女子在职场拼杀中的挣扎与智慧,情感熬煎中的困惑与决绝,生命格局中的提升与旷达,人性本真的善良与感恩。灵秀师苑风陆续推出此文,以飨读者。
前言
在文章写了大半的时候发给朋友看,他们都感到这种一段一段式的记录,较多条故事线相互交织的结构而言显得过于流水和单调。我说,这对我来说是一场场的回忆,而回忆的主线往往是单线程的。他们像储存着我一场场美好回忆的水晶球,流光溢彩地在我周围环绕着,彼此独立、又相互映照。
这篇《空城记》断断续续写了十年多,最近闲下来有时间很想把它完成、画上一个句号或者省略号。里边有很多记忆的流水账,结构布局也没有什么章法,像按出场顺序黏贴着各种旧报纸和杂志的一间储存记忆的小屋,门虚掩着,偶尔有感兴趣的人闯进来四面看看。我的女儿现在7岁,等再大一些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如果她问起妈妈曾经的故事,我大概会直接把这篇文字拿给她看。
《空城记》这是一座城,街道上的人每天比肩接踵,熙来攘往;四处高耸的楼群让人担心这片不堪重荷的陆地随时会陷落一片汪洋,里边也装满了人,但这却是一座空城。
就像此刻,我站在二十楼的厨房窗口,听着水龙头里哗哗的流水声,周围显得格外安静,有的只是我卧室里偶尔流泻出来的音乐声,像极了待在劫后余生的一片废墟之上。街上偶尔传来的车声显得很遥远,邻居的门常年紧闭,只有里边透出灯光的时候我才知道里边是否有人。偶尔,我们也会在电梯里碰到,互相客气的打个招呼,但这不代表什么,也丝毫不能缩短人和人之间的这种疏离感。
在这座城里,“宅”是很流行的词汇。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带着不同的背景进入了这个城市,这种信息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导致人与人之间既渴望交流接近,又互相戒备和提防。于是,有些人宁愿困守在电脑的屏幕后边,而有人虽然终年的呼朋唤友出来相聚,涉及到的内容大约不超出简历通常显示的范围,是些熟悉的陌生人,相聚只为短暂躲避孤单和孤独的追捕。
偶尔,在这座城里我们也会碰到在历史上与自己有交接的同学或者朋友,初来时也会兴致勃勃的见上几面。但当彼此都已经适应了自己的生活,有了自己相对固定的轨迹,便渐渐的少有交叉了。这座城的大足以把卷进来的人陷落成一座一座的孤岛,徒添隔海相望的寂寞。
我时常迷失在地铁的人流里,身边的人如流水般淌过,却都是陌生人,他们面目不清、眉眼模糊。我恍惚被架在一个高台之上,如临梦境似的看着这一切,心里苍凉一片——

作者简介: 石磊娜,外企职员。不从众,不攀比,尽量随心而行,做自己想做的,那么哪里都是天堂。人的尊严、梦想、坚持和希望无不出自于此。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退休教师。爱孩子,喜诵读,好旅游。用声音传递真善美,担任多家平台主播和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播讲的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赫哲密码》等作品入驻喜马拉雅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