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遗址】偶得两首
题记:
乙巳年农历二月初六与同学游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遗址
作者\翠柳
不是丹青能绘夷,
春秋笔墨袒无私。
可怜乱石留残印,
只有斜阳似旧时。
断壁残垣韵史诗,
先贤遗迹锁蛛丝。
古今万事风消尽,
依就清香似旧时。
赏析:第一首
不是丹青能绘夷,春秋笔墨袒无私。
这两句开篇即点出石峁遗址的非凡之处,指出即便是丹青妙笔也难以完全描绘其独特与壮美。而“春秋笔墨袒无私”则借用了历史记录的公正无私,隐喻石峁遗址的历史价值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被掩盖或歪曲。
可怜乱石留残印,只有斜阳似旧时。
这两句通过“乱石留残印”描绘出遗址的现状,即虽然历经沧桑,但残垣断壁中仍保留着历史的痕迹。而“只有斜阳似旧时”则表达了一种时间的永恒感,斜阳依旧,但人事已非,引人深思。
第二首
断壁残垣韵史诗,先贤遗迹锁蛛丝。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石峁遗址的壮观景象,断壁残垣中蕴含着历史的厚重与史诗般的韵味。同时,“先贤遗迹锁蛛丝”则巧妙地用“蛛丝”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给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感觉。
古今万事风消尽,依就清香似旧时。
这两句以“古今万事风消尽”来概括历史的变迁和世事的更迭,而“依就清香似旧时”则表达了一种超越时间的永恒之美。这种美不仅仅体现在遗址的物质形态上,更体现在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精神上。
翠柳的这两首诗通过对石峁遗址的描绘和感慨,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传承。诗中既有对遗址现状的生动描绘,又有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意象和比喻,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石峁遗址作为中国发现的最大的史前城址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翠柳的这两首诗不仅是对遗址本身的赞美和感慨,更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通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加珍惜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石峁遗址简介: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是一处距今约4000年的石砌城址。该遗址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组成,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的史前城址。
石峁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始于1976年,经过多次发掘,发现了大量的房址、灰坑、墓葬以及出土了数百件陶器、玉器和石器。其中,玉器尤为精美,包括斧、刀、镰、铲、钺等,还有一些人面形雕像和瓮棺墓34。此外,石峁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石雕人面像”和口簧乐器,显示出与西北人群和游牧民族的紧密联系。
石峁遗址的考古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不仅展示了龙山文化时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还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近年来,石峁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多次获得“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和“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等荣誉,并被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退休教师。爱孩子,喜诵读,好旅游。用声音传递真善美,担任多家平台主播和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播讲的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赫哲密码》等作品入驻喜马拉雅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