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榨粉街的今夕
作者:莫善贤
朗诵:阳光晓溪

广州市越秀区有一条小街,小得都很难称之为街。但它很出名,这就是榨粉街。榨粉街靠近豪贤路,豪贤路是一条很有历史底蕴的路。民国时期,许多国共要员都在这里居住过,叶剑英在这里居住过,汪精卫居住的房子就在豪贤路。
豪贤路原名濠弦街,始建于1928年,1933年建成。以纪念在此出生的明末清初的抗清英雄黎遂球。黎遂球曾在扬州诗会上以诗才取得牡丹状元美誉,广州人民在其少年读书处建祠纪念,民国扩建马路时,将濠弦路定名为豪贤路。

现在看来榨粉街,这条街应该是一条很小的街,长400多米。充其量只能算作一条巷子。民国时期,这条街却已经闻名遐迩,榨粉街还很有人文历史,真不可小觑。不要以为榨粉街这样的名字很土气,他的名字百年未改,却是金声玉振,掷地有声,远近的街坊四邻都知道这个名字。虽然名字不时髦,像一个乳名,却很有韵味。老百姓需要安居乐业的生活,也需要这样上口易記的街名。
过去,广州有一副以街名串成的对联,曰:玉子卖麻,板箱載出新桥市;黄婆榨粉,担杆挑入后房楼。其中,所说的炸粉,就是指榨粉街。榨粉街的名字源于清朝时期,街上的一个米粉店,当时,米粉的制作过程是将粉团压出一条条。再扔进沸水中煮成形,因此得名叫榨粉街。

榨粉街自古以来便是书香馥郁的地方。清末教育家、诗人梁鼎芬曾在这里设立了,广州首家私立公共图书馆—梁祠图书馆。梁鼎芬在宣统二年(1910年),将祖传的葵霜阁藏书馆,改名为梁祠图书馆。1919年梁鼎芬去世后,其后人将藏书全部捐给了广东图书馆。
此外,榨粉街曾是文豪茅盾的住处。1946年3月,茅盾第二次来到广州,住进了炸粉街北头的一间民房。这些历史的掌故,增添了榨粉街的历史厚重,本来一条似乎不起眼的小街,却有着许多人文历史的故事。

尽管,榨粉街现在没有了榨粉铺,但依然充满了烟火气和保留着浓厚的历史厚重感。榨粉街如今已变成了一个小市场。烧腊店、菜店、水果店、花店、杂货店应有尽有。市井气息十分浓厚,每次走到街炸粉街,都能够感受到老广州的热闹和生活气息。
人们通常都说,最不变的是变化。说实在话,榨粉街历经百年,也在悄悄的变化。但榨粉街的名字没有变化;人们对榨粉街的情感没有变化。应当说榨粉街是最聚集人气的地方,最能体现广州人生活的地方。街道不宽,但人来人往;市场不大,但品种齐全;光阴荏苒,市民的容貌在不断的更新,而榨粉街依然保持着老感情,朴素安详,最具亲和力。

哪里是风水宝地?交通方便的地方便是;生活便利的地方便是;聚集人气的地方便是。榨粉街虽然没有都市的豪华,但有市井的厚重与情感;虽然没有显赫的地标建筑,却有路人皆知的响亮名字;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却有不被遗忘的朴素篇章。
没有榨粉铺的榨粉街,老百姓的心上的街。有没有榨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榨粉街早已深入人心。现在走在榨粉街的路上,穿过热闹非凡的市场,谁能想到它曾经是文化之地,藏书之地和与名人相关之地啊。

【作者简介】莫善贤,广西融安人,现居广州。曾受聘任为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兼职研究员,大粤网专家智库专家,广东省未来预测研究会高级顾问。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国际华文诗人笔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九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诗歌在海内外文学刊物均有发表。出版《阅读名片》《七蒂莲花》等七本诗集。诗观:生活里有诗,诗在生活里。著作:传记《不经意的拐点》(上下册)、(70余万字),以口述历史的方式,通过手机写作。介绍了作者的经历、履历和心路历程。从一个知识青年,成长为高级经济师,诗人、作家、书法家的过程。书中《知青生活》生动地讲述了作者在木赖当知青的经历和乡土文化。以及作者通过学习在认知明理方面的提高;与书法、绘画、诗歌、等方面艺术家交往的故事。《知青生活》篇章在《晓犁文化传媒》文学平台、今日头条、都市头条连载刊登。

【朗诵简介】阳光晓溪,毕业于浙传播音专业,《江南诗画艺术院》副院长、《红月亮诗画艺术社》《桃花艺苑》文学平台朗诵主播,用文字来记录人生岁月,用声音传递生活的精彩......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1月9日注册),百度《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余禄珍(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