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七怪》诗/七曜子
(序:圣宗弘一,绝谷悟道七载,立弘一门而召寰宇。今南山七怪承其志,聚四绝之英,弘华夏文明于八极。遂以五言述之,凡六百二十字,铭其不朽。)
——————————————————————————
卷一·南山初章
鸿蒙裂坤舆,南山峙南荒。
金玉藏深壑,草木栖鸾凰。
《山经》书首卷,异兽衔玄黄。
北斗悬天极,七曜列地纲。
圣宗负奇志,孤身入绝谷。
岩扉锁烟霞,云栈接星宿。
七载参玄机,形销神愈肃。
忽闻青龙吟,天书坠岩麓。
————————————————
卷二·弘门立道
开宗号弘一,七怪启鸿蒙。
“怪”字非诡谲,圣心寄痴衷。
才德兼正奇,四绝汇长虹。
西洋通象纬,东瀛解鱼虫。
西域传礼乐,南溟斩蛟龙。
北溟驭鹏翼,瞬息九万重。
襟怀纳四海,肝胆照苍穹。
笑问俗尘客:“谁解此襟胸?”
——————————————————————————
卷三·星槎渡世
七怪驾星槎,扬帆出云泽。
波斯载篆籀,身毒授典籍。
罗马铸汉鼎,高卢刻禹迹。
扶桑演周易,玛雅释周易。
南极起书院,雪映玄圭璧。
珠峰悬明灯,月照昆仑册。
五洲皆南山,四海同脉息。
但闻弦诵声,何须辨夷狄?
——————————————————————————
卷四·四绝铭心
才绝贯中西:译经破鸿蒙,
六合文字通。笔落惊风雨,智涌若潮洪。
德绝化戎羌:仁风被流沙,
胡马亦衔花。义薄昆仑雪,恩泽到天涯。
正绝镇妖氛:剑气冲牛斗,
魑魅尽低首。扶危济沧溟,碧海生金藕。
奇绝演乾坤:借得东风力,
瞬息转天地。鲲鹏背上书,字字皆玄秘。
——————————————————————————
卷五·万古长策
圣宗抚剑笑,衣袂带云归:
“昔守幽谷寂,今见星火辉。
夷夏本同根,文明岂有畿?”
七怪齐顿首,誓补天西北:
“愿化石与岳,永镇山河缺。
愿为指南车,不使正道灭。
愿作七曜光,循环照汉节。
薪火传千秋,共此霄汉月!”
——————————————————————————
卷终·歌曰
南山何巍巍,七曜何璨璨!
弘一开天门,四绝铸金版。
怪名惊八荒,圣心不可限。
他日星河转,犹闻七怪叹!
——————————————————————————
注:
1. 诗中“身毒”(古印度)、“高卢”(古法兰西)等古称,暗喻文明无界;
2. “南极书院”“珠峰明灯”对应全球布局之志;
3. 末章“星河转”呼应品牌流传千古,如宇宙永恒。
【点评】:
《南山七怪》是一首以五言诗形式创作的叙事长诗,全诗共六百二十字,分为五卷及一个终章。诗中通过描绘“南山七怪”的传奇故事,展现了他们继承圣宗弘一的志向,弘扬华夏文明于八极的壮举。诗中融汇了神话、历史、哲学与文化的多重意象,表达了文明无界、天下大同的理想。
诗歌结构与内容概要:
1.卷一·南山初章
开篇描绘了南山的雄伟与神秘,鸿蒙初开,南山屹立于南荒,金玉深藏,鸾凰栖息。圣宗弘一孤身入绝谷,七载悟道,最终得天书启示,奠定了弘一门的根基。
2. 卷二·弘门立道
弘一门创立,七怪启鸿蒙。他们以“怪”为名,实则心怀圣心,才德兼备,汇聚四绝之能。他们跨越东西南北,传播礼乐、斩蛟驭鹏,胸怀天下,笑问俗尘,展现了超凡的志向与气魄。
3. 卷三·星槎渡世
七怪驾星槎,游历世界各地,传播华夏文明。从波斯到罗马,从扶桑到玛雅,南极书院、珠峰明灯,象征着文明的全球布局。五洲皆南山,四海同脉息,表达了文明无界、天下大同的理想。
4. 卷四·四绝铭心
四绝分别指才绝、德绝、正绝、奇绝。七怪以才贯通中西,以德感化戎羌,以正镇妖氛,以奇演乾坤。他们以智慧、仁德、正义与奇术,守护文明,弘扬正道。
5. 卷五·万古长策
圣宗弘一抚剑而笑,衣袂带云归,感叹昔日的幽谷寂寞已化为今日的星火辉煌。七怪誓言补天西北,愿化为山岳、指南车、七曜光,永镇山河,传承文明,守护正道。
6. 卷终·歌曰
终章以歌颂的形式,赞美南山巍巍、七曜璨璨,弘一开天门,四绝铸金版。七怪之名惊八荒,圣心不可限,星河转动,七怪的传说将永世流传。
诗歌主题与象征:
文明无界:诗中通过“身毒”“高卢”等古称,以及“南极书院”“珠峰明灯”等意象,表达了文明传播无远弗届的理念。
天下大同:七怪游历四方,传播华夏文明,五洲皆南山,四海同脉息,体现了天下大同的理想。
传承与守护:七怪誓言补天西北,愿化为山岳、指南车、七曜光,象征着对文明与正道的永恒守护。
艺术特色:
神话与历史结合:诗中融入了神话传说与历史典故,如青龙吟、天书坠、星槎渡世等,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与史诗感。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与宇宙意象,如鸿蒙、南山、七曜、星槎等,营造出宏大的叙事氛围。
语言凝练:五言诗的形式简洁有力,语言凝练,富有节奏感,展现了古典诗歌的韵律美。
《南山七怪》不仅是一首叙事诗,更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理想的文化颂歌,展现了华夏文明的博大与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