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家庄“三元圣殿”:
信仰传承与文化印记
作者/文登跃
(原创 家在山河间
2025—3—6)
在卿头镇关家庄村,三元圣殿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村民信仰,其背后有着神秘传说与丰富文化内涵。
传说三元圣殿神像座下藏有避水珠,能让村庄免受水患侵袭。这颗宝珠如谜,吸引无数人探寻。三元圣殿,俗称三官庙,供奉天官、地官、水官,历史可追溯至东汉章和六年(公元81年)的三元八卦坛。此后,唐天宝十年变为三元观,元乾定二年称三官庙,清顺治三年重修后定名三元圣殿,名称沿用至今。
其坐落于村北端,占地约1.8亩(约1200平米),建筑面积超300平米。庙宇布局严谨,由山门、月台、献殿、正堂构成。山门有三小间,东西设角门方便通行,门旁四块石碑记录庙宇的创建、修缮、变迁及附属物来历。山门前,石狮威严,大狮尽显凶猛,小狮活泼含珠作响;对面巨型照壁,几何图案精美,古朴神秘。
穿过山门到月台,大门朝南,台上华表石柱雕刻仰天吼神兽。台中央铁焚香炉形如钟鼎,高约一米。台下铁狮背驼旗杆,杆上飞凤、蟠龙、铃铛等装饰精美,风过铃响,清脆悦耳。庙内还有重达约一吨的巨钟,钟声悠扬,能传数十里,曾是传递大事信息的重要信号。
从月台进入献殿,献殿宽三间、深八米,中间走廊通正堂大殿。大殿前有宽14米、进深10米的廊房。西侧道院呈三合院,有房屋十余间,院前广场是村民祈福、求雨、庆祝的场所,往南通向主街道。
正堂大殿大门上,悬有紫底红字牌匾,边缘雕透花蟠龙离云纹,“参赞夫极”四字为康熙末年和硕采亲王所题,由本村皇府总管太监张琪潘敬献(张琪潘先祖曾任知县)。大门楹联“太极还从无极始,三元本是一元生”,体现古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万物及三官源于一元元气,万物凭此化生的哲学思想。
殿内,中央供奉天官、地官、水官神龛,东西二神台有十五位神态各异的塑像。三位正神贴金脸、着帝王服、执圭而坐。天官居中央,端庄庄严,眉分八彩,红衣配日月星辰等天象背景,旁有金童玉女侍立;地官在东,宽厚慈祥,目现重瞳,绿衣衬山陵草木等大地风光,侍者为农夫织女;水官于西,刚毅坚韧,耳有三漏,黑衣伴汹涌波涛等海洋之景,侍者是船夫渔妇。神龛下,伏羲氏披发裸体、腰围兽皮,执太极图与五谷草束,展现开创人类文明之姿;女娲氏肩披长发、裸体裸脚、腰围树叶,举五彩炼石、怀抱婴儿,彰显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功绩。这些泥塑彩像工艺精湛,生动地反映出当时的文化与信仰。
明末清初,社会稳定,轻徭薄赋,百姓生活安稳。每逢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三官庙会热闹非凡,三元圣殿出游大会更是吸引邻村众多善男信女。民谚“天官锣鼓地官驾,水官跑马真害怕”,描绘出当时热闹景象。北头、南头等十家社事各展风采,高台、狮子、龙灯等表演应有尽有,白天演戏赛马,夜晚社火烟花绚烂。出游队伍独特,马步队后,神楼前二马并行,武秀才执帅旗,庙官执剑掐指仿若主帅军师;接着两位执事持“回避”彩旗,队伍中押绑扮作蚩尤的大汉。出游从北头三官庙出发,经村中两处三官厅,至村南头三元行宫,每到一处皆表演,村民摆香案茶果迎接,街上人潮涌动,各种声音交织,成为村民心中美好记忆。
关家庄村人世代农耕,通过祭祀三元圣殿表达对三官的虔诚,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幸福。在过去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时,面对洪水等自然灾害,人们无力抵抗,建庙祈祷是寻求慰藉的方式。但村民也积极抗争,总结经验,以疏导开通水路应对水患。村子地势中间高、东西低,夏秋常遭北山洪水威胁,有两条水路经村周边,因三官庙位置特殊,洪水未淹村,村民便认为是三官庇佑,避水珠传说由此而生,这一传说承载着村民的情感与期望,成为独特文化符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元圣殿被毁,可村民对其信念未变,送子参军、迎接知青等活动仍在旧址放鞭炮表喜庆。1998年,庙宇重修,重焕生机。如今,圣殿香火旺盛,村民遇婚嫁等事,都会前来跪拜祈愿。
三元圣殿历经两千年风雨,是关家庄村的信仰寄托,承载着村民纯洁美好的心灵、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当下坚定文化自信、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它作为优秀文化历史遗产,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应保护传承,让其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使其在岁月中持续闪耀光芒,延续这份独特的文化脉络 。
作者简介:文登跃,1955年生,永济市卿头镇人,中学一级政治教师,从事基层教育工作四十余年。曾任永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员。从小喜欢看书,爱好写作与书法。常怀善念,心存感恩。常自律自省,低调做人,感悟人生,以求奋进。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退休教师。爱孩子,喜诵读,好旅游。用声音传递真善美,担任多家平台主播和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播讲的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赫哲密码》等作品入驻喜马拉雅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