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党端婧《游秦岭登主峰》的创作视角与诗歌艺术特色
作者:惟天有汉
党端婧的诗歌《游秦岭登主峰》以独具特色的视野,表达了人生在于不断向顶峰攀登的意义,从而凸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学修养,彰显出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关于创作视角:现代科技与传统审美的交融
党端婧在该诗中采用了独特的创作视角——现代科技与传统审美的交融。诗人以缆车为切入点,将传统的登山体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观景方式。这种视角不仅突破了传统山水诗的空间局限,还为诗歌注入了现代生活的气息。
其一. 缆车视角的独特性:
诗人通过缆车的移动,将读者带入一个动态的观景空间。"一索连峰峦,厢车飞于空"的描写,既展现了现代科技的便利,又赋予了诗歌一种轻盈的飞行感。这种视角与传统山水诗中的"步登"形成鲜明对比,使诗歌具有了现代性的审美体验。
其二,俯仰之间的空间转换:
诗人在缆车中"远眺山外山,层林五彩绚",同时又"俯首瞰溪畔",这种俯仰之间的视角转换,不仅展现了秦岭的壮美,还赋予了诗歌一种多维的空间感。诗人通过这种视角,将自然景观的宏大与细节的精致完美结合。
其三,时间与自然的对话:
诗人在描写冰川与巨石时,采用了时间的视角。"万年默默然,无言述冰川"的描写,将自然景观与时间的永恒联系起来,赋予了诗歌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这种视角不仅展现了自然的伟力,还暗含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二、关于诗歌艺术特色: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游秦岭登主峰》在艺术特色上,既继承了传统山水诗的审美传统,又融入了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是意象的丰富性与现代性:
诗中的意象既有传统的山水元素,如"白云"、"春风"、"万木"、"百鸟",又有现代科技的元素,如"缆车"、"厢车"。这些意象的融合,使诗歌既保留了传统山水诗的意境美,又注入了现代生活的气息。"白云擦肩过,春风拂面轻"的描写,既展现了自然的亲近感,又赋予了诗歌一种现代科技的轻盈感。
二是语言的简洁与灵动:
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诗人选用五言短句句式,与一步一步踏实的登山之状,形成天人合一的契合之美,从而营造出一种内心笃定向山而行的沉稳与轻莹的韵律感。如"万木泛绿波,百鸟漫山鸣"的描写,既展现了自然的生机勃勃,又赋予了诗歌一种欢快的节奏感。
三是情感的深沉与升华:
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融入了对中华文明的思考。"中华父亲山,怀抱南北情"的描写,将秦岭升华为中华文明的象征,赋予了诗歌一种深沉的情感。诗人通过"唐诗秦岭颂,佛道秦岭名"的点题,将自然景观与文化积淀完美融合,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四是结构的层次感与节奏感:
诗歌的结构层次分明,节奏感强烈。诗人通过视角的转换与意象的叠加,营造出一种层层递进的艺术效果。从缆车的飞行到山顶的俯瞰,从自然的壮美到文化的升华,诗歌的结构既紧凑又富有张力。
诗文之美贵在创新。《游秦岭登主峰》通过独特的创作视角与艺术特色,将传统山水诗的审美与现代科技的表现手法完美融合。诗人以缆车为媒介,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观景方式,既展现了秦岭的壮美,又赋予了诗歌一种现代性的审美体验。诗歌语言简洁灵动,意象丰富多样,情感深沉升华,结构层次分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诗不仅是对秦岭的赞美,更是对中华文明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思考。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