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杂解四则
朱和顺
1.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孔老夫子早在今日大多数宗教诞生之前就有言曰:”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今人不知其理,一边花大钱拜这神,祭那神,一边大行违理之事,难不成诸神亦见利忘义,令天下平民之不拜不祭未供财货者置于危难而不顾,则神理何在?
2.侍坐一段甚可玩味
夫子问志,各人皆答,曾晳则一直弄瑟,这有点配乐朗诵的味道,直到点到其名,方才瑟声渐稀弱,而终“铿”然一声打住,这分明是要起大诵的节奏,又言异撰云云,看来大志将抒了,还隐约有那么点谦逊之味,夫子则适时以各言其志之语送上以撺掇之,言下之意我以仁义礼乐教化各位,前边三人无人言及此义,那冉有竟还说什么“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真真岂有此理,你看那子路还牛气哄哄的所言更不中听,来,咱来看看这曾晳将发“异撰”大言,或者吾徒之大者就在此人身上,不免中心大喜,延颈洗耳之态跃然纸上,岂料曾晳竟然一番浴沂舞雩之论,闻此闲云野鹤之语,夫子一时竟失之愕然,无言以评,良久只好以一句“吾与点也”漫应作荅,心下不免伤感而叹“吾道真好穷矣!”,尔乃慧眼一开快进两千年时光,呀呀呀,满目隐士逸民竟是历代不绝,他们可多出吾儒门,君子倒是君子了,于治世何用?莫非这曾皙后知千年,谶语定万世?那我还一门心思的仁呀礼呀的弄个啥呢?想着,一行清泪顺颊而下。
3.也说四勿
四勿之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实其难矣,试看古今,滚滚红尘之下有几人完践四勿,便是一勿,能终身持之亦近乎半圣了。而况四勿虽号
细目,其实远非称细,你想,视听言动乃人之处万事而必为,勿或非勿,万事皆须先以礼量之而后定,纵是圣人给过许多具体行为的礼的准则,然远未细至概括万事,则勿与非勿何以定之?更何况,人之视听言动本为当下一念所操动,而为仁故又须以礼先行框之,此于凡人实实难矣甚哉!
思来,四勿之说与佛教中的八风之说好有一比。八风之说最为经典的就是苏东坡和佛印之间的那段故实,苏东坡尊佛既久诸事了无波澜自惟已与佛家大通,乃作诗与佛印以八风吹不动之语自诩,岂料佛印竟以放屁二字批之,苏气不过连夜过江欲与佛印面辨,佛印则大笑对道“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八风吹不动之难即此一斑便知。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常叹世风浇薄的老诗人,一日闻得八风吹不动之语,立马以为得了治世良方,遂向世人力荐之,并特别强调高位者也应做到八风吹不动,以为世人只要能做到八风吹不动,一切世之混沌浊乱当可立为清明,其不知莫说八风吹不动便是一风吹不动己是上乘修为,超脱如苏子者不也是一屁过江来了吗?至于说到高位者,其日临万机之冗胸怀八荒之远又岂是八风四勿这些微说所能囊括得了的。以为略通一番搬弄文字之技既以大师之姿教训世人,更不知自己甚或一风即动一勿莫能,岂非浅薄之至哉!
4.季康子之忧
季康子患盗,问策于孔子,孔子以“不欲”对之,这无异于对牛弹琴。
西人有天下为大不仁而富者患盗,自制大策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二者异曲同工:我侵夺你的财产是天道,财产一旦归于我手便神圣不可侵犯,否则你便是盗,盗则唯以杀。
不但有盗之行可杀,有盗之欲亦可杀,杀无道以行大道,正是古来一切不仁者的旗号。
至于德风德草之说,亦可深考。
而论及道盗之分善恶之别风草之议,若抛开史实仅究其义理,则更在千古纷辨不一之间耳。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