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忻州普济桥】偶得
作者\翠柳
滹水徒余普济桥,
当年古渡断惊潮。
如今谁问春秋韵,
不见村童咏旧谣。
赏析:一、整体意境与情感基调
这首诗以山西忻州的普济桥为题材,通过描绘桥的沧桑变化,抒发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感慨与怀念。全诗意境深远,情感基调略显沉郁,透露出一种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的无奈。
二、诗句赏析
1. 首句“滹水徒余普济桥”
意象分析:“滹水”指的是滹沱河,是山西地区的重要河流之一。“普济桥”则是横跨滹沱河的一座古桥,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变迁。
情感表达:“徒余”二字表达了诗人对普济桥现状的感慨。昔日繁华的古桥,如今只剩下孤零零的身影,透露出一种岁月的沧桑感。
2. 次句“当年古渡断惊潮”
意象分析:“当年古渡”指的是普济桥附近的古渡口,曾经是繁华的水上交通枢纽。“断惊潮”则形象地描绘了昔日渡口上波涛汹涌、船只往来的壮观景象。
情感表达: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寂寥,诗人进一步强化了历史的沧桑感。昔日的惊涛骇浪,如今已化为平静的小溪,令人感慨万千。
3. 三句“如今谁问春秋韵”
意象分析:“春秋韵”指的是与普济桥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是这座桥的文化内涵所在。
情感表达:诗人发出“如今谁问春秋韵”的感慨,表达了对现代人忽视传统文化的忧虑。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化遗产。
4. 末句“不见村童咏旧谣”
意象分析:“村童咏旧谣”是乡村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代表着纯朴的乡村文化和童年记忆。
情感表达:诗人以“不见村童咏旧谣”作结,表达了对乡村文化衰落的惋惜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许多传统的乡村文化正在逐渐消失,令人扼腕叹息。
三、艺术特色
古今对比:全诗通过古今对比的手法,将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寂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意象生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滹水”、“普济桥”、“古渡”、“惊潮”等,生动地描绘了普济桥的历史变迁和周边环境的变化。
情感真挚:全诗情感真挚,透露出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的呼吁。
《游山西忻州普济桥》是一首充满历史韵味和人文关怀的诗作。诗人以普济桥为题材,通过古今对比的手法,抒发了对往昔岁月的感慨与怀念。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艺术特色鲜明,令人回味无穷。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退休教师。爱孩子,喜诵读,好旅游。用声音传递真善美,担任多家平台主播和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播讲的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赫哲密码》等作品入驻喜马拉雅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