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俊英
半夜的一个梦把我从熟睡中惊醒:临晋中学校门外,我正准备和朋友香香(电厂)徒步往回走,忽然想起我的自行车还放在学校,于是急忙返回去找,一连跑了几个地方均没找到,情急之下找到了学校领导。不知为何电厂劳资科的高金管竟成了学校负责人?他对我的反应爱搭不理,在我一连串的催促下,他美美把我数落了一顿,为此,我一下子哭醒了……
醒来之后,我再也无睡意了,脑子里翻来覆去在回想,我为何做了这么一个奇怪的梦?可能是白天小区门口和路边停放的小轿车太多了,这些颜色不同,款式各异的小轿车总能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我从小生活在农村,接触的都是朴实憨厚的农民,过的也是普普通通的农家生活。那时的农村经济萧条,物资困乏,农村人的代步工具——自行车,没有几家能买得起,和现在的家用小车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曾几何时,我多么幻想家里也能有一辆自行车啊!
距老家西北方向三十多里的临晋镇,是当时西半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人们向往的“大地方”。儿时的我曾跟随父亲和姑姑来过临晋镇,当自行车骑至接近镇上的柏油马路时,我顿时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感觉整个天都变了,空气中凝聚着各种各样的气味以及客车(过去叫漂车)驶过去好闻的汽油味;柏油马路油光铮亮,宽阔平坦,车子骑在上面发出“嘶嘶嘶”的响声令人陶醉,恨不得让父亲和姑姑多骑十里二十里;马路两边的白杨树枝繁叶茂,笔直参天,像两排昂首挺胸的警卫战士;街上赶集的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自行车从中间穿过也得绕来绕去;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门牌广告流光溢彩;商场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小商小贩叫卖声声,不绝于耳;尤其是饭店做饭时那香喷喷的味道更让人馋涎欲滴,心驰神往;还有甘蔗店那剁甘蔗根“咚、咚、咚”的响声都让人流连忘返。我们在医院给姑姑看完“头疼”病后,父亲领着我们顺便在十字街口的东北角的饭馆里吃了一碗汤面,面里有菜有肉,还有豆腐卷,味道香极了!
从那时起,临晋——我儿时向往的地方,它简直就是人间天堂,那么的美!那么的诱人!
转眼我已长大成人,要来临晋上高中了,心中的欢喜不言而喻,但却面临一个实际问题——步行,因为我家里没有自行车。这个我倒不怕,怕只怕没有人和我同行。那时,女孩子上高中的人少,大都是小学和初中毕业就回乡务农了。我家里情况特殊,祖辈都是文化人,加上他们都有体面的工作,绝不会让我在农村待一辈子,所以我上学就在情理之中了。
家里没有自行车,我上下学都是走着去走着回,三十多里的路程不同于上初中时的四五里路,还有几个女同学做伴,这可是我一个人的单独行程啊!虽说同村还有一名女同学,但是她有腿疾,其父经常借自行车送她上学。我没有人送,父亲在外工作,有时忙得顾不上回家;母亲要操持一大家子人的饮食起居,还要挣公分;祖父年迈,给生产队经营着菜园子;我常常是一个人背着馍袋子踽踽独行。曾几何时,我出门迟了,眼看太阳快要落山了,我还有很远很远的路程要走,心里又急又怕,还不时地抹眼泪,怨恨家里穷,连辆自行车都给我买不起。那时,我多么幻想能有一辆自行车啊!哪怕旧点的。
还有,学校那时实行开门办学,学工学农,下乡下厂,学生隔一段时间就要到大修厂实习或者田间劳动半个月。入学的当年我们就去卓里乡亭东村支农收麦子,冬天再去东张乡的下里村平田整地。翌年再去卓里乡收割麦子,又去临晋镇的冯家卓村收'谷子和摘棉花,入冬前再去东张乡的北里营引黄渠清淤……等等这些,都需要一辆自行车。因为出行要带铺盖卷,总不能每次都让人捎吧?故,一说到下乡支农,我都免不了发愁熬煎。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女同学,个个喜笑颜开,趾高气扬地推出了自行车;条件不好、没有自行车的女同学就像矮人一头,窄人一膀似地站在那里面面相觑,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这个时候班主任就出面说话了:谁谁帮谁把铺盖卷带上,谁谁把哪个女同学捎上。我总感觉自己很没面子,所以想要一辆自行车就成了我的一块心病。
到了我上班的印刷厂,自行车还是我梦寐以求的奢侈品。进厂时月工资是18.5元,半年后长到25.5元,这些钱既想孝敬父母,又想给自己手头积攒点零花钱,多乎才能给自己买一辆称心如意的自行车呢?那时已经不满足仅有一辆旧自行车的心理了,包括不是名牌的都看不上,因为时代变化了,自己也有一份工资了,故需求也更高。加重“飞鸽”牌自行车虽说没过时,但大包链轻便“凤凰”和“永久”已经悄然上市,相当于现在的“奔驰”和“奥迪”。但是这两种自行车都不好买,凭票供应,大凡有头有脸、当官的人才能买到,普通阶层的老百姓想都别想。我们厂有两辆大包链“凤凰”牌自行车,一辆是杜红霞的,一辆是梁晓芳的,我非常羡慕,做梦都想给自己买一辆。我进印刷厂的两年后,二叔也调到我们厂当厂长了,他买过一辆大包链,忘了是“凤凰”还是“永久”牌,一直放在房间用布单盖着,我几次进去都想问,但话到嘴边又欲言又止了,我不想自讨没趣,万一他这是给别人或者给他女儿买的,我不就尴尬了吗?所以,进印刷厂的几年里,我自始自终没有购到自己心仪的自行车,以致结婚,骑的还是不太中意的加重“飞鸽”牌自行车。那时即便有钱,好货也难以搞到手,只能眼看着有权有势的人骑着当下时髦的大包链招摇过市,风光无限。现在不同了,经济富裕,物资充盈,家用小轿车替代了过去的自行车,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里。人们手头有钱,肆意妄为,想买啥买啥,不用看任何人的脸,也不用求爷爷告奶奶,生活上的需求一应俱全,除了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和过去相比,简直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梦,引发了我长长的回忆;自行车,一个家庭代步工具,方便了人们多少年?现在已经演变到家用轿车,成为当今人们出行的时尚。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再往后还有私人飞机,低空飞行,更能让人一饱眼福,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奉劝人们一定要好好活,好日子还在后头,我们这一代,也算是跟着父辈受了苦的一代,儿时没有享受过拥有自行车的快乐,现在也该潇洒一回了吧?
2025.2.20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