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
——读《席慕蓉散文集》有感
作者/葛国顺

温暖如春的乙巳蛇年春节刚过,正月初十突然来了个“倒春寒”,宅在书房看杂书,捧起手头那部《席慕蓉散文集》,窝在空调间里打发严寒难耐的时光。
席慕蓉的散文有点与众不同。读起来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也时而让人捉摸不透,用她善良以及细致的心观察到的一切,用笔完整地记录下来,再加以她对生命的启发与思考。她从来不是以写作为生,可以离开企图之心很远很远,不受鞭策,不赶进度,更没有诱惑,从而能够独来独往,享有那创作上难得的完全的自由。所以她的作品很贴近生活,平易近人。她用优美及清新脱俗的语言很好的诠释着这个世界,大凡读过她的文章的读者,在读完她的每一篇文章之后都会有所收获,总会觉得受益匪浅。
“青春,如同一场盛大而华丽的戏,我们有着不同的假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演绎着不同的经历,却有着相同的悲哀。”(席慕蓉《无怨的青春》) 人生究竟是什么?读了以上这些话,我多少还是有些启发的。人的一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人从一开始来到世间,就在扮演着一种角色,真的如同唱戏。人生谁不是从点点滴滴积累而起,谁能一生下来便是天才,只有在人生这条路上几经挫折甚至失败后才得以积累经验,不断地向前,才有希望看见胜利的光辉。所以不要小瞧从书中得到的每一点经验,书中的点滴积累正是社会阅历的体现,因为有了这些积累,,才让我们的人生走得更加畅通,更加完美。
人生竟然是一场有规律的阴错阳差。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一种成长的痕迹,抚之怅然,但却无处追寻。只能在一段一段过去的时光里,品味着一段又一段不同的沧桑。有时生活也让人感到可笑,明知道演出的应该是一场悲剧,却偏偏还要认为,盈眶的热泪之中仍然含有一种甜蜜的忧伤。因为作者所经历过这些人生的坎坷与挫折,已经用笔来劝告我们人生真理,让我们领悟人生的真谛。总而言之,席慕蓉的散文让我懂得了很多,虽然有些理解不是很透彻的地方,但是时而也会引起我的共鸣。
席慕蓉在《成长的痕迹》中写道:“人的一生应该为自己而活,应该喜欢自己,也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看我,或者别人怎么想我。其实,别人如何衡量你也全在于你自己如何衡量自己。”世间人们总在谈缘分,也有人说是机缘。我一直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早有安排,只是时机没到时,你就不能领会,而到了能够让你领会的那一刹那,就是你的缘分了。
有缘的人,总是在花好月圆的时候相遇,在刚好的时间里明白应该明白的事,不多也不少,不早也不迟,才能在刚好的时刻里说出刚好的话,结成刚好的姻缘。而无缘的人,就总是要彼此错过了。若真的能就此错过的话倒也罢了。因为那样的话,就如同两个一世也没能相逢的陌生人一样,既然不相知,也就没有得失,也就不会有伤痛,更不会有无缘的遗憾了。
席慕蓉说过:“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遗憾的是那种事后才能明白“缘”的人。他们总是在互相错过的场合里发生,总是在擦肩而过之后才发现,你曾经对我说了一些盼望已久的话语,可是,在你说话的时候,我却听不懂。年轻时的你我已是不可再寻的了,而当我回过头来在人群中慌乱的重寻你时,你又消失不见了。
突然间我才发现:原来不管我怎样热爱我的生活,不管我怎样惋惜曾经与你的错过,不管我怎样努力地要重寻那些成长的痕迹,所有的时刻该过去的总会过去。在一切痛苦与欢乐之下,生命仍然要静静地流逝,永不重回。这可能就是上苍给予所有无缘的人的一种补偿吧?
人在什么时候才能明白,我认为老年甚至退休后才能最明白。 回想以前在位时,同事之间为名利地位、为评职称、为升官衔,争得脸红脖子粗,实在没意思。退休后才想明白,那些东西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论级别高低,官职大小,退休时都赶齐了,大家全是退休老同志。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只有这时,才真正明白,生活因此才能继续下去,才会有那么多同样的故事在几千年之中不断的上演,而在那些无缘的人的心里,才会常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模糊的愁思吧。未雨绸缪是每个人必须要做的。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珍惜现在,活在当下!
2025.2写于草页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