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签赠本
许振宁
阅读微信版“子张的花园”中《我的签名本》专栏,这个专栏专事介绍收到签名本后的书话书评、宣介推荐。子张是我大学时的同学,在大学讲坛研究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知名学者、教授、诗人、社会活动家,自然会相互以作品相赠,收到的书界朋友签名本自会不少,甚至罗架满箧。学者以书相赠,签名题字钤章,成为沟通交流的方式,也是对被赠者尊重。一般称呼上,师、兄、友等,还可加上点修饰语;希望什么?雅正、指正、正(政)之、惠存、存念、存正,不一而足。别人谦谦君子,你何不动容,特别是有些耆老,德高望重,签名馈赠,行动不便,用颤抖的手题字,我们会捧书感动的,也想有所回馈。当然,这样的书接收多了,也难以一一应对动容了。
作者签名郑重赠送书,是很希望被赠者能读,读后最好无论从哪些方面能写些“感想”一类的文字,书评推介,一篇、一段、几句或许都行,这也是人之常情。子张开书籍专栏,就是为“折中”,因为写“感想”一类挺难,要有精力、时间、书中涉及的知识、涉猎的领域等,“折中”开个专栏,图文并茂,精简内容,展示交流,也是一种“回馈”,并在相当范围推介了书作。专栏为《子张的花园》第一期并不多,只有七八本吧,也是涉及多方面知识体系的,纷繁缤纷的。我们期待着以后各期。好书共读是愉快的,就是能摩挲籍册,欣赏装帧,嗅嗅书香,拿到手中掂量掂量也是自在的。
得到书,求“指正”“雅正”类的,自然有客气成分,也是赋予了责任:我的书在您的法眼下、妙笔中,读后能分享“体会”。“指之”“正之”是对别人劳动的尊重,也是尊重了自己的内心。而作品总会有所启迪,或文词文采,或思想开拓,或知识体系等,不一而足,这方面名家对读书的论述是不少的。
我非学者,这些年,我也收到了一些赠书,也有大家,如徐北文先生、铁流先生、傅高义先生、牛国栋先生、萧芸女士等,多的是一些诗友赠送的诗文集,虽不算很多,也是可宝贵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我也总想写点什么,写了一些读书“感想”“体会”文章,还曾有发表出来的,更多的是写点诗词对联,也是对别人学术艺术劳动的回馈尊重。写作中,夸赞学习之词多些,也有溢美成分,但我觉得每人学识、认识角度不同,总有自己的想法,即使对原作有些不同看法的商榷,甚至能批评,也是一种尊重,别人也会理解的,因为没有对其束之高阁。
记得研究现当代文学的山东大学孔范今教授,在大学者萧涤非先生的课堂上,老师讲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作为学生的孔范今产生了疑义,“老师啊,我有点不同的想法呢,”萧先生讲到“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认为这里是同情天下贫苦百姓,希望百姓都有房子住。学生认为那时中国早就形成一种“士”的阶层,知识分子称为“士”,杜甫是知识分子,因而联想到穷困的知识分子们的生活,“士”应做士阶层来讲。萧先生叫大家讨论后,认为学生说得对,很高兴,给以表扬,认为是对老师的尊重。孔教授以后学术活动中受先生影响,保持着对书作、观点的独立思考论议。著名学者海纳百川的包容,成就了一段学术争鸣的佳话。书评当然也可有某种程度上不同意见,也是自由之精神。
签名本字体多多,或隶书,或正楷,或行楷、行草,也有人大书草书,甚至狂草,让人看不出何字,潇洒归潇洒了,得去猜想,一些明星的签名是这样。虽不能说字如其人是绝对的,从字中也可窥见人的性情、品格的。当然字体也是一种欣赏。
子张的“百花园”,既有争奇斗艳可供欣赏的“植物”,如药用的、保健的、外敷的,也会有如“蟋蟀”“蝴蝶”一类的小精灵,煞是可爱……能经营这样的“花园”,是园丁秋翁啊,经营者即仙人也,是一种幸福。可否又如鲁迅先生的“百草园”,寄予着人生的快乐,也有酸楚;亦是白景琦的“百草厅”,五味杂药,疑难杂症、君臣佐使,德之寄也。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