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故里(散文)
宋今声
唐代贤相苗晋卿为魏郡(在今河南省安阳市附近)太守时,一次回乡来到壶关,望见县门,下马而步行。身边的小吏对他说:“太守位高德重,不宜自轻。”意思是说,太守,您的职位这么高,同时您的德望那么大,步行进城,有失体统吧。苗晋卿曰:“礼:‘下公门,式路马。’况父母之邦,所宜尊敬。汝何言哉!”他告诉小吏说,礼记里边说,到朝廷去觐(音jìn)见朝圣,来到午门之外,必须下马步行;今日我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里了,应当像朝圣朝廷一样尊敬景仰。
狄仁杰也十分敬爱故乡,《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约当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大同一带)法曹参军,亲在河阳(黄河北岸)。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眷恋故里,乃是人之常情,陶渊明也曾经说过:“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苗晋卿敬畏故里与狄仁杰思念故里,情怀是一致的,在他们的心目中,故里是伟大而神圣的,是永远值得思念与敬仰的。
人为什么对故里的情感如此浓厚炽烈呢?因为故里是我们的根源。如果我们是一棵树,那么,故里就是根,所以,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回到老年,都想身归故里,“落叶归根”。
故里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因为我们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声闻在那里;我们第一个美梦是在那里的土炕上入睡时做的。我们的第一句话是在故里学说的,故里是我们心发憧憬的开始,故里是我们人生起跑的发端;故里是我们启蒙的先师,我们的骨头是喝着故里的水长硬的。
我们是风筝,这风筝是从故里放飞的;线的一头拴在风筝上,线的另一头牵在故里手中。如果我们的人生是一段故事,那么,无论这段故事是生动多彩、还是平平淡淡,故事的开头就要从故里开始叙写起。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一旦回到故里,就会感到十分亲切、十分快乐。尽管那里的树林可能密了,土山可能低了,老房可能没了,道路可能变了;但是,我们置身其间,仍然能从过去的记忆里寻找到童年的顽皮快乐、青年的美好憧憬。尽管我们面前的许多面孔苍老了、许多面孔陌生了、许多面孔呆滞了、许多面孔茫然了,但是,只要一提起我们自己的名字,亲切、亲近、亲情和亲爱,就会统统随着滔滔不绝的别后之谈流了出来,于是,喝不尽的聚会酒,赴不完的同乡宴随之而来了;故里情怀又深一层、思乡情愫又进一步。
于是,我们敬畏故里变成了热爱故里,盼望故里人丁兴旺、富裕繁荣。以故里出现贪盗错乱为羞耻,以故里发生贫困祸患为悲伤。倘若这种理念化为妆扮故里、建设家乡的自觉行动,那么,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故里必将成为山清水秀、温馨祥和的康庄乐园。
2025年2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