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动地沙坡头
文/刘荣耀
"咚咚锵——咚锵咚锵——",铜钹的脆响撕开晨雾,"滴滴答,答答滴——",唢呐的欢鸣穿透云霄。柏树山的苍翠里,洛水河的粼波上,鼓乐声、唱和声、笑语声织就一张春日的网,将整片土地笼进沸腾的欢愉。
"走会去!"立春后的第一场庙会总带着别样魔力。自张坞镇通阳村至莲庄镇红旗村,三十里春风裹挟着香火气,在薄云透光的穹庐下,把蛰伏一冬的人潮都催醒了。安虎线如一条涌动的河,载着各色车马蜿蜒至沙坡头——这个踞守宜阳西境、坐拥四千子民的古村,正用最鲜活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庙会里的庄子,大街小巷,车水马龙,人潮涌动。林立的摊位沿街边一字排开,琳琅满目,吃穿用度,儿童玩具,一应俱全。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加工熟食的香气随青烟袅袅升起,香气四溢,诱人口垂。村庄的热度如把温度计放入沸水中,红线急剧飙升。
卖花蜜团的老汉立在摊前,看车流从柏油路漫到田埂:"闹吧!闹出精气神,闹出红火光景!"他竹匾里的糯米团子晶莹透亮,倒像把正月里的甜都收拢了来。
问生意好赖,他不以为然地说:“凑个热闹,方便三村五里人购物,也算发展沙坡头地摊经济吧。”
走过正街, 转过王官巷,忽有春雷碾过耳畔。原来是村西南奶奶里,几面牛皮大鼓正发虎威。红衣鼓手抡圆臂膀,鼓槌落处似骤雨打芭蕉;银发太婆执铜钹如捧日月,开合间迸出金石裂帛声。庙宇飞檐下,善男信女们持香默祷,青烟袅娜处,几株柏树正萌新绿。
“是精神寄托,也是宗教文化。”身旁的老者看我笑了笑,便凑上前说:“美好生活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得来的,都懂。
"这才是开春的架势!"文化广场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两班鼓乐正较着劲。
表演者脱掉棉衣,挥舞双臂,辗转腾挪,拼命击打乐器, 咚咚,咚。锵锵, 锵。……。春潮滚动,排山倒海。
“拼老命了。”一位看客,指着鼓乐表演人说:“恐怕吃奶劲儿都使出来了”
"可没有这通锣鼓,哪唤得醒人心里的春呢?"身旁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立马接过话茬。
戏台上宜阳曲剧团的表演还没开始。一个文化志愿团队正在表演自编的舞蹈,小曲,歌舞。节目清新靓丽,活泼可喜,诙谐逗趣。观众欢笑声声,掌声阵阵。拍照片拍视频的手机黑压压一片。定格着一个个精彩瞬间。
在街上穿梭,发现这儿一个场子,那儿一个小舞台。有的在演奏唢呐,吹的是百鸟朝凤;有的在表演广场舞,乐曲是走进新时代。主街路口的小舞台上,正唱三哭殿里唐王李世民的戏段。几位老人端坐前排,手捻须丝,微微点头。
与村干部聊起村子发展,他们说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特色种植养殖 ,建设产业,鼓村民钱袋子。领着大家清理垃圾、河道沟渠,拆除破旧危房,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面子更要里子。建污水处理设施,硬化道路 ,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种文化,活跃村民文化生活,激活村子活力。全方位振兴村子……。
车子驶出村子很长时间了,渐远的鼓声贴着地皮滚来,恍若惊蛰前的闷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