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平陆朝圣
——拜谒傅相祠有感
文/刘锁爱
( 原创
家在山河间
家在山河间
在平陆最北边的傅岩岗上,赫然耸立着一座规模宏大的殿堂。它红墙绿瓦、流金溢彩;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金壁辉煌、气势磅礴、巍巍壮观。这就是载于史册、名扬海内外的傅相祠。
盛世修祠。这座傅相新祠,建于公元一千九百九十五年,是后人为纪念圣人傅说(yue)而重新修建的第四座祠堂。祠区占地面积三十余亩,区内有记载着傅说为相那丰功伟绩的影壁;有巍巍然挺立的傅说石雕像;有风铃摇曳的琉璃凉亭;有为庙会演出的戏剧大舞台;有拾级而上的大山门;有历代文人墨客、名流贤达为傅相祠题写的碑文;有上下千余年颂扬圣人的诗词歌赋、翰林墨宝、丰碑林立、洋洋大观,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今年是傅说(yue)圣人的3360年大祭,我们故乡这些傅说的后人们,更加显示了对祖宗的崇拜和敬仰,斥巨资为他老人家大兴土木,修建庭院。所以,当你重新迈进这座傅相祠的时候,眼前又是耳目一亮。东西大殿气势宏伟,建筑模式古色古香,条条长廊排列有序,曲径回廊逶迤而去;亭台楼阁、飞檐翘角、风铃摇曳;曲径回廊、彩绘勾勒,松柏常青、风姿绰约;一切的一切都显得庄严肃穆、富丽堂皇、神圣而气派。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傅说圣人的诞辰之日。每逢此祭日 ,全县要举行公祭大典。海内外的傅氏后裔(傅赖罗同宗),都要来到平陆寻根问祖,拜谒先圣。从1995年至今,庞大的海外谒祖团,远涉重洋回到平陆,他们为先祖宗祠的重建和修坟拜墓慷慨解囊、续继香火、前赴后继。其实,傅相祠的香火千百年来,在人们对圣人爷的敬仰中,一直是没有中断的。
历史上的傅相祠,是香客盈门、香烟缭绕、香火鼎盛的。它始建于唐朝,唐以前已无考。此庙毁于日寇战乱和文革时期,延续了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人们称作“圣人庙”。圣人庙的遗址在平陆县城的傅岩山下,圣人涧河的西岸。这里的地名都以圣人傅说命名。庙里松柏林立、古木参天;佛塔耸立、殿堂鎏金;主殿、配殿、碑台、戏楼相映成辉;庙外山水相依、涧水环抱;青山绿水、圣德浩荡;每逢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独特胜景、一望无垠。“傅岩霁雪”便是古虞平陆的“古八景之一”。
那时,民间在四月初一至初十,为圣人举行庙会。其时,官员要举行官祭大典。庙会期间,妇孺结伴、香客盈庙、顶礼膜拜、虔诚之至;因为地处古盐道旁,各色人等、川流不息;商贾云集、买卖兴隆、圣人佑福、国泰民安,成为一方之盛事。
小时候被大人们领着到圣人涧去赶庙会,那时候在人们的脑海里,似乎没有“平陆”这个概念,都是用“圣人涧”这个词组来取而代之。圣人究竟是个啥模样呢?我并不清楚。当我随着大人们来到圣人庙里去朝拜圣人时,只见人头攒动、香火缭绕处,有一尊塑像身上披红挂彩,正襟威坐。香案上摆放着人们难以吃到的用煞白的面粉,精工细做的花馍、抑或堆积如山的麻花贡品。曾有传说,圣人爷是很灵验的,老鼠也不敢动他的“贡品”。凡是那些胆大偷吃的老鼠必死无疑,往往暴毙于香案之下。
奶奶颤颤歪歪着小脚,也是匍匐在圣人脚下虔诚不已。而且,频频地告诫我,赶快给圣人爷磕头啊!他老人家会保佑咱平安的。于是,你看那些大人孩子、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络绎不绝。
出了庙门奶奶给我指了指一个并不大的小山包,说是那叫“傅岩山”。我稍稍瞅了一眼,不屑地说:“就是个土包,还叫山嘛!”奶奶却说:“别看这山现在小点,古时候应该大吧!是圣人爷取土打墙给取小了。”我想也是,圣人爷每天每天都在这里取土打墙,这山能不小吗?可这小山却是神圣的。小山之上永久地立着一块石碑,上书“傅岩”二字。碑立于金代,无论风霜怎样侵蚀,无论雨雪怎样吹打,“傅岩”碑刻总是不退本色。我想古人那句话是千真万确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在“圣人庙”的旁边,有平陆人祖祖辈辈住惯的土窑洞,其中,有一孔被人们称作“圣人窟”,人们说那是圣人打墙时住过的。在窑洞的高崖上,夹着一层黑黑的麦秸草,是圣人喂马时留下的。只是,那时年纪尚小,并不知晓圣人爷是干什么的。
当真正了解了傅说(yue)这一千古圣人,才觉得他的确是平陆人的骄傲,是华夏民族的自豪。
傅说(yue)是山西平陆太臣人,他是我国殷商时期高宗武丁的贤相。他辅佐武丁安邦治国,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并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说yue命三篇》的光辉历史文献。被称为我国上古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建筑科学家。
傅说(yue)原本是一名奴隶。但他自小就聪颖多慧,才智过人,禀赋超群。他既有儒雅之风,又有安邦治国的雄才谋略。却因身份卑贱而不被重用。当他不得其志隐居傅岩时,却看到了在这里常年苦役的奴隶们,为保护道路而单调地重复着“水来土掩”的笨拙方法,显得心急如焚。
古时,傅岩位于虞虢交界,崤函古道直贯南北,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经久不息的涧河在其道旁流过。每当雨季,涧水暴涨,道路往往被冲毁,行旅者怨声哉道。这里常年驻守着一批胥糜(奴隶)刑人,治水护路。奴隶们简单而重复的操作,往往承受着非人的折磨。傅说(yue)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要用他的智慧为奴隶们解除痛苦,于是,他加入到治水护路的行列里,并在实践中创造出了“版筑”营造技术。这项技术在三千多年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为以后的打墙、垒坝、修围墙、打土坯、围龙屋、修民居、造长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了中国建筑业的鼻祖。

傅说因版筑而名声远播,黄河两岸传为佳话。一时把她传为圣人。当时在民间巡访的国君武丁闻其圣人如获至宝。亲临傅岩与说对话。对话中,武丁得知傅说不但有版筑治水的本领,而且还是一位安邦治国的王佐之才。此时的武丁求贤若渴,他想立即启用说(yue)为辅弼大臣,但傅说却是一名奴隶,依等级森严的“家传天下”的传统,无论如何,傅说是无法进入贵族领域而治理天下的。无奈,武丁在为其父小乙守孝三年之内,意纳贤,而借故不语。然利用先帝托梦之词,想方设法将傅说纳入朝野。“攝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突然有一天,他将群臣召集起来,开口说话了。说是夜里梦见先王成汤赐给一位圣人,名叫说(yue),有安邦治国之才。而遍视群臣百吏,无一人像说(yue)也,便命画师绘出梦中的模样,并命百官四处寻找。《史记.殷本纪》中有记载:“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迺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唐代诗人胡曾有诗云:“岩前版筑不求伸,方寸那希据要津,自是武丁安寝夜,一宵宫里梦贤人。”傅说的大胆提拔擢用,给了傅说的用武之地,从一个卑贱者,一跃成为地位显赫的宰相,赋予他治国的最高权力。摄行当国,以朝诸侯。于是,君臣鱼水,广纳谏言,嘉靖殷邦,殷商中兴。武丁时期,农、林、牧、副、渔得到了大的发展。有关植物水分生理学知识的记载,要比古希腊有关的记载早一千多年。手工业、医学、天文历法、甲骨文字、青铜冶炼业等等,在殷商时期就相当的发达。在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出土大量的文物显示,其品种、数量、工艺水平,都是十分惊人的。“司母戎大方鼎”是现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殷历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具备现今中国汉字雏形的甲骨文,在殷商时期已相当盛行;传统针灸学和医学上的内外科;耳、鼻、喉、牙、泌尿、妇产、小儿、传染等各科,在甲骨文中早有记载,成了中华医学的宝贵财富。《尚书.多士》记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从武丁配偶妇好墓中出土的玉器、骨角器、亦证明了武丁时期手工业的高度工艺水平,商品生产的交换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商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文明、最先进、最发达和国力最强盛的大国之一。

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傅说提出了许多关于治理国家的准则。首先,他给君王提出了“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的箴言。”要求君王不要轻易发号司令,不要随便动用军队,不轻易赏赐不称职的人;不随便授予不能胜任的将帅,保证国泰民安。在提拔和启用百官时,他又给君王谏言:“惟治乱在庶官,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稳定在于百官,官职聘用不能任人唯亲,更不能赐给品德不好的人。这种论点就是在今天的选才和提干上,仍不失为一种好的借鉴。尤其是傅说在长期的实践中,提出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的朴素唯物史观,告诫后人要做成一件事情,知道了怎样做并不难,然做起来就难了。做好一件事情,要贵在实践。这番哲理,对当时的社会进步,对商朝的中兴,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于是,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历史文献;《说命三篇》成为历史给予我们的一面镜子。
傅说在历史上是受到官民们最崇拜的一位圣人,他比孔子还早了八百余年。人民推崇他、瞻仰他、纪念他、就是要弘扬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当我们再一次站在傅相祠前,与我们的先贤目光接壤时,虔诚地低下高贵的头颅,虔诚地向圣人爷致敬!

作者简介:刘锁爱,笔名爱娃,女,1954年生,山西平陆人,供职于运城市供电公司,现已退休。中共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山西女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曾任运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音乐家协会会员。多年来始终坚持文学创作,工作之余,文海徜徉。著有诗集《灿烂人生》;散文集《爱的极地》;歌词集《天地有歌》;电视解说词《黄河古渡》;人物传记《千里马》;长篇文化散文《古渡春秋》。诗作《你的鱼》获得全国“三情”大赛一等奖;作品集《爱的极地》获得山西省总工会“五个一”工程奖;歌曲《银线情》获全国总工会征歌银奖;为南海导弹护卫舰运城舰创作歌曲《大海让青春更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