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大风歌》
文/丹 舟
摄/田宏新

昨天,我给田宏新拍摄的“汉长安城大风阁”题了一首诗:
秦人秦川秦故土,
汉皇汉朝汉都城。
帝王像前说帝王,
大风阁上唱大风!


末句的“唱大风”,就是唱《大风歌》。
《大风歌》是汉高祖刘邦“创作”的一首诗歌。它字句不多,只有三句二十三字,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居了一个很显眼的位置。全诗为: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威:威力;威武。
加:凌驾的意思。
“海内”,四海之内,就是“天下”的意思。
“兮”表示语气的词,类似现代汉语的“啊”。
安得:怎样得到。
把这歌词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大风刮起来了啊,
把满天的云吹刮得奔腾飞扬!
我威武平定天下啊,荣归故乡。
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去守卫国家的边疆!
这首诗歌产生的背景是这样的:
刘邦当上皇帝以后,在公元前195年,淮南王黥布(也叫英布)起兵反汉。刘邦亲自领兵东征,平定了叛乱。凯旋途中,经过沛县,他邀集家乡旧友和父老乡亲,一起饮酒。酒酣时,刘邦击筑,同时即兴唱了这首歌。汉朝人称这篇歌辞为《三侯之章》。《大风歌》是后人题的歌名,始见于《艺文类聚》。这首《大风歌》,抒发了刘邦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心情。
假如说项羽的《垓下歌》是失败者的低叹(当然,不无英雄气概);那么刘邦的《大风歌》就是胜利者的高歌(当然,不无一些忧思)。
(注)
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汉沛郡丰县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