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丽
(原创 家在山河间 家在山河间
2025年02月19日 08:20 山西)
2025年的跨年之夜,我与女儿一同踏上了前往湖南长沙的旅程,在湘江之畔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12月31日晚,我们抵达长沙南站,进酒店放下行李,便迫不及待地踏上了探索长沙的旅程。
我们首先来到了繁华的“五一广场”和热闹的“黄兴街”。这里人潮涌动,摩肩接踵,热闹非凡,亲身感受这座城市的活力与热情。
在黄兴街,一座巨型雕像在灯光映照下金光闪闪,走近一看,原来是革命烈士黄兴将军的雕像。黄兴街宛如长沙的一张名片,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灯火辉煌,生意火爆。我们也不忘品尝长沙臭豆腐、糖油粑粑糕、“和颜悦色”奶茶。
站在湘江边,远远望去,一座金碧辉煌的高大楼阁映入眼帘,那便是“杜甫江阁”。这座楼阁是为了纪念杜甫在湘江边度过的最后两年时光而修建的,与橘子洲、岳麓山隔江相望,成为湘江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瞻仰了杜甫江阁,又沿着江边欣赏了气势宏伟的“天心阁”。这些古建筑错落有致,交相辉映,让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感受着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
漫步在湘江畔,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湘江水缓缓流淌,波光粼粼,在两岸高楼大厦的绚丽灯光秀映照下,婀娜多姿、如梦似幻;岸边的风景树枝繁叶茂、婆娑摇曳。江风轻拂,带着些许凉意,却也让人感到格外舒爽。我们沿着江边漫步,不时停下脚步,欣赏着这份宁静与美好。
晚上12点整,湘江边迎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烟花盛宴。青年男女们纷纷点燃烟花爆竹,鞭炮声、欢呼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新年的交响曲。璀璨夺目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有的如满天星光,飞泻而下;有的如夜空之花,惊艳天地;有的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有的如火树银花,幻化万千。女儿也兴奋地购买了烟花,小心翼翼地燃放起来。我悄悄为她录下了这段珍贵的视频,记录下这份快乐与温情。
激情韶山冲
韶山这片神圣的土地,是伟大领袖的故乡,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不朽的传奇。
登上观光车,车内有声视频,生动再现了伟人在韶山的成长历程,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动容。
走进景区,一枚伟人像徽章佩戴在胸前,仿佛与伟人建立了某种神秘的联系。我依次参观了伟人故居、伟人父母墓地、铜像广场等地,每一处都让人驻足沉思,感慨万千。特别是南岸私塾,那里见证了伟人少年时期的勤奋与智慧,他的乐于助人、追求真理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我们前行。
在伟人铜像广场,随着《东方红》的悠扬旋律,人们纷纷向伟人铜像敬献花篮和鲜花,表达对伟人的无限敬仰和怀念。那一刻,我仿佛穿越时空,与伟人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此行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深刻感受到,伟人的精神力量是永恒的,它将继续指引我们前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伟人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博物院探幽在湖南博物院,我沉浸在历史的海洋中,从早上十点到下午五点,连续参观了七个多小时,废寝忘食。戴上讲解耳机,我仿佛穿越时空,从湖南的远古时代到现代,逐一领略了各个展馆的精彩。我认真聆听每一件展品的说明,仔细辨认其细节,并拍照留存,仿佛自己是一位历史学家或考古工作者。
湖南,这片古老的土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至迟50万年前,湖南先民便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形成了现在的汉族主体。湘西、湘南的山区居民,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保留了自己的语言和独特的风俗习惯。随着历史的演进,湖南的青铜文明、楚文化、多民族融合等历史阶段,共同孕育了独特的湖南区域文化。
湖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农作物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先民们在15000年前就开始栽培水稻,创烧陶器。经过历代耕地的开发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湖南逐渐发展成为“天下粮仓”,为当地人的生活品质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物产也形成了湖南地区特有的生活方式。稻作农业造就了湖南人的勤劳精干和互助协作精神。作为茶酒产地,湖南的饮茶品酒文化非常讲究。明末南美作物的引入,改变了湖南人的传统饮食习惯,使辣椒成为湘菜的主要特色,也成为湖南人性格的标签。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岳阳、长沙相继开埠,多种运输方式的引入和新学的兴起,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了传统生活方式。湖南成为追求革新、推动社会进步的活跃省份之一。书院兴盛,教育推广,人们的精神追求越来越高,诞生出一代又一代杰出人物。
在“马王堆汉墓展馆”,我更是被深深吸引。那一件件静美的展品仿佛诉说着汉朝贵族们的真实生活。我惊叹于老祖宗系统完善的饮食文化和宗教信仰体系,以及他们考究的梳妆打扮和华丽的服饰。每一件金银珠宝、每一套餐具妆奁、以及数不清的珍贵殉葬品,都让我对古人的智慧和工艺水平佩服得五体投地。那一整套贵重精致的四层棺椁和复杂严谨的尸体防腐措施,更是让我叹为观止,难以置信。
参观完湖南博物院,我深深被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珍贵的文物所震撼。每一个展馆都像是一本打开的历史书,让我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湖南这片土地的厚重与辉煌。那些精美的文物,不仅展示了古人的智慧与工艺水平,更让我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更深的敬畏与热爱。这次博物院之行,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更加珍惜和热爱我们的文化遗产。
岳麓山访古
岳麓山,一座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自然美景的灵山,以其独有的韵味,吸引着四方游客纷至沓来。此山,峰峦叠翠,林壑幽深,自山顶至山脚,云麓宫、古麓山寺、岳麓书院依次排布,道、佛、儒三教文化在此交相辉映,蔚为大观。
拾级而上,山路蜿蜒,仿佛步入历史的长廊。沿途,黄兴、蔡锷、谭馥等革命烈士之墓肃然矗立,墓碑前鲜花簇拥,祭品盈案,表达着人们对英烈的无限敬仰与深切缅怀。在蔡锷将军墓前,庄重肃穆的祭奠仪式正在进行,人们以酹酒献花、叩拜大礼,表达对英雄的深切悼念。我亦心怀崇敬,于每位烈士墓前深深鞠躬,告慰英灵,祖国已日益强盛,盛世如愿。
行至山脚,一块题为“笑啼岩”的石碑跃入眼帘,字迹苍劲有力,引人深思。此乃韩国爱国志士李宁斋在中国留下的石刻之一,见证了中韩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李宁斋以“笑啼”二字抒发亡国之痛与对华夏局势的忧虑,这个碑刻,成为激励两国人民自强不息、奋发向前的生动教材。沿溪而行,爱晚亭赫然在目。此亭因杜牧《山行》诗而得名,亭内悬挂着伟人手书的《沁园春·长沙》全文和“爱晚亭” 匾额。置身亭中,仰望苍穹,感受着浓郁的文化氛围,耳畔似乎回荡着历史的回响。
毗邻爱晚亭,岳麓书院巍然屹立。作为千年学府,它历经宋元明清,培养了无数栋梁之才。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历史名人皆出于此,毛泽东、蔡和森亦曾在此求学问道。书院门口的对联“治无古今,育才是急;学有因革,通变为雄”,生动诠释了书院的办学宗旨与精神追求。书院以宾步程手书的“实事求是”匾额作为校训,以“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对联为赞美和鼓励。康熙、乾隆御笔题词“道南正脉”、“学达性天”,更为书院增添了无尽光彩。
紧邻岳麓书院,湖南大学依山傍水,幽静雅致。校门口,伟人的巨型雕像巍然耸立,彰显着这座百年学府的荣耀。漫步校园,感受着学术的熏陶,心灵也得到了极大的净化与升华。
夜幕降临,岳麓山景区灯火辉煌,我们乘坐观光小火车,沿湘江江畔尽情领略两岸秀丽风光。十里长洲,绿树成荫,波光潋滟,美不胜收。抵达橘子洲头,伟人的巨型花岗岩雕像巍然矗立,英姿勃发,气势恢宏。雕像前,人群熙熙攘攘,争相拍照留念,在此留下珍贵的影像和纪念。
此次岳麓山之行,不仅让我们领略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更深刻感受到了长沙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这段难忘的旅程,将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激励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追寻梦想与真理的光芒。
作者简介:周丽(利君),山西省散文协会会员,喜欢朗诵音乐舞蹈、播音主持,偶尔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美好。余生做喜欢的事情,活成最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