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燕京文化集团】会长尹长磊联系微信:zhizuozuihao123321余锡康(原名余雪康)。浙江衢州人,1966年出生,6岁上学,12岁初中毕业,18岁当兵后开始练字、写日记,也学写新闻报道。在部队从战士到班长,并光荣入党,也是侦察队宣传报道员,后来也练习散文诗歌。退伍后曾在政府部门和国企上班,2000年下岗后自主创业至今。
《我的外婆》
春节前夕,宏智兄在"航埠鸟"公众号发表了《藏在樟香深处的外婆时光》一文,将我的思绪牵回到五十多年前。彼时老屋的青苔仍浸润着晨露,天井的竹影尚映着斜阳,折射着斑驳的光影,漂荡着自由自在的青荇。而那位满头银丝、手持竹根烟嘴的老人,正从记忆深处缓缓走来。
被时代碾过的命运
关于外婆的故事,大多源于母亲的讲述。20世纪初,衢州十街村口的破旧茅屋里,一个女婴的啼哭被淹没在赌徒父亲的咒骂声中。八岁那年,她被装进竹篓,以三斗糙米的价格卖到城里布店当丫环。店主人有七子一女,却独对这个沉默寡言的丫环另眼相待——白日里她踮起脚擦拭檀木柜台,夜晚蜷在库房角落数着铜钱,竟从未错过分毫。
二十岁生辰那日,店主人亲手为她绾起发髻,红绸嫁衣下压着沉甸甸的银镯。"今日起,你便是我的二姑娘。"这句话,让没有名字的丫头在常山江畔有了归处。嫁妆牛车吱呀行过三十里山路,载着她走向那个会饿死丈夫的年代。
草屋里的星辰
外公家的茅草房总让我想起风干的蝉蜕。西厢土墙嵌着豁口的陶罐,那是外婆藏地瓜种的秘密。1960年谷雨时节,外公倒在空米缸旁再也没有起来的身影,成为母亲记忆里最锐利的碎片。彼时外婆正用疲惫的身躯半倚在一户人家的大门框边,用低沉的声音请求主人家能否施舍些粥食给三个小孩续命。竹篮里的观音土混着野菜,她却将最后半块麸饼掰成四瓣。
"你外婆的裹脚布上永远沾着泥”。母亲总这般说。晨光未启时,那双三寸金莲已踏过露水去溪边浣衣;暮色四合际,佝偻背影仍在灶台前蒸煮榆树皮。最艰难时,她把出嫁银镯熔成碎银,却始终留着那只雕花银簪——"等幺儿娶亲时,总得有个体面物件"。
烟圈里的温柔
在我蒙昧的童年图景中,外婆是团暖黄色的雾。老式拔步床的雕花围栏间,青烟从竹根烟嘴袅袅升起,混着艾草熏香织成纱帐。她总盘腿坐在床沿,皱纹里盛着六十年风霜,却在我扑进怀里时化作春水荡漾。
"慢些吃,灶上还有。"地瓜的甜香漫过缺角的粗瓷碗,她枯枝般的手指轻抚我沾着炭灰的脸颊。正月里那碗颤巍巍的红烧肉,要等足三百六十五个日夜;压岁钱的红纸包永远温着体温,即便里面只躺着皱巴巴的一角钱。
最后的归途
1972年冬,寒风撞开糊窗的草纸。外婆躺在门板上的身影,随抬杠汉子们的脚步起伏,像片飘零的秋叶。行至村口老槐树时,颠簸的门板忽然倾斜——那具瘦小的躯体滚落沟渠,白发沾满冰碴,却依然保持着蜷护的姿势。后来母亲说,外婆临终前偷偷往我衣兜塞了把炒黄豆,只是被黑血浸透,终究没能留住。
今春返乡,我在荒草丛生的坟茔前焚了支烟。青烟掠过无字坟碑,恍惚又见那杆竹根烟嘴明灭,烟灰簌簌落在她靛蓝粗布衣襟上。原来有些人的一生,不需要碑文镌刻——那些深嵌在儿孙骨血里的记忆,才是最好的墓志铭。
2025.2.23
郭沫若杯全国诗书画大赛!!
主办: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我国引航级文艺组织)
大赛日期:2025年2月17日--4月18日
主编投稿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郭沫若,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中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中国现代史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中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思想家、书法家、政治家。
为纪念郭沫若先生,弘扬民族文化,我国引航级文化组织中国燕京文化集团特发起“郭沫若杯全国诗书画大赛”,欢迎广大爱国志士踊跃参赛!!
一、报名步骤:
1、提交作品:书画、诗歌、小说、散文、歌词等,均可投稿。
2、投稿请发微信(为提高沟通效率,本大赛不接受邮箱投稿)。附作者简介300字内,照片一张,详细联系方式、姓名、通讯地址、电话号码。
3、投稿数量:诗歌1--5首;小说、散文、杂文限3000字内;书画投稿,限照片5张。
4、补充:作品文责自负。
三部文学大典全国征稿,欢迎咨询投稿!!
1、《中国当代文学史》隆重征稿!
2、《传世孤本》隆重征稿!
3、《见证大国崛起的百位功勋文艺家》隆重征稿!!
主编尹长磊联系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一、投稿事宜:
书画作品、古体诗、现代诗、散文诗、短小说、歌词等,均可投稿。
(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总会长:尹长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