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曾祺草木情缘
作者/葛国顺
汪曾祺是“中国纯粹的文人”。他身上标签很多,有人说他是乡土作家,他不乐意接受;有 人说他是风俗画作家,他就很开心。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文学评论家孙郁这样评价汪曾祺:“鲁迅之后,一个作家的作品可以反复阅读的并不多,有的作家只有一部、两部或者一篇、两篇能反复读,但是汪先生几乎所有文字都可以反复阅读。”“汪曾祺把中华文化当中最温润的那些东西给召唤出来,这些正成为我们当下社会最急需的精神营养。而且汪曾祺还打通古今,几千年汉语言文学的经验,在他笔下调试出了最有现代性的东西。”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优秀的散文集。当代文坛上,能同时在小说和散文两块田地里经营,且自成一家的并不多,汪曾祺先生算是其中的一个。《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写他的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花鸟虫鱼的经典散文集,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堪称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名俗的深深眷恋和对旧日生活情景的缅怀,让读者足不出户便能领略一代散文大师作品的风采。
在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中提及到的山丹丹、枸杞、槐花,从人间草木写到人生百态,用的是最贴近生活的语言,写的是最真实不过的平凡日常,却自有一种触动人心的力量。这力量让人安定,也让人动容,让我们找到喧嚣世界里的一片宁静,深深地被书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生活的烟火气所震撼。他写山丹丹,“大青山到处都是山丹丹,开七朵花、八朵花,多的是。”他写枸杞,”枸杞头是春天的野菜。““枸杞带着雨水,女孩子的声音也带着雨水。 (《汪曾祺全集》散文卷p222)
汪老笔下的花,不是那些名贵珍稀的品种,而是最普通不过的野花野草。多么纯粹而美好的生命力啊!不求人赏,只为绽放自己。他曾这样写道:“我以为,最美的日子, 当是晨起侍花,闲来煮茶, 阳光下打盹,细雨中漫步, 夜灯下读书, 在这清浅时光里,一手烟火一手诗意, 任窗外花开花落,云来云往, 自是余味无尽,万般惬意。”(汪曾祺《慢煮生活》)汪老用这样的意象,道出了人生的真谛。生命如同四季更替,有繁华,也有凋零;有聚集,也有分散。但无论如何变化,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平静从容的心。他是一个对家的执念很重的人,对朋友执念很重的人,对生活执念很重的人,所以看他的文章总能撩拨起自己对家的思念,对朋友的想念,对生活的信念。此外,汪曾祺先生在书中还表达了对家人、朋友和师友的深厚感情。他的回忆文章如《多年父子成兄弟》《我的母亲》等,都让人感受到他对亲人朋友的真挚情感。这些文章不仅展现了他的善良、和蔼和真实,也让人陶醉其中。
汪老曾说:“人生在世,有几件事是不能白白错过的,如读书、喝茶、四处逛逛、和人聊聊天。”这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的智慢慢品味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享受每一个当下,这才是真正的慢煮生活。汪曾祺的文字,就像一壶慢火熬煮的好茶,虽然清淡,却韵味悠长。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不妨停下脚步,品一品汪老的慢煮人生,感受那份余味无尽,万般惬意的人生境界。汪老曾说:“茶是很好的东西,可以陶冶性情。”让我们跟随汪老的脚步,在平凡中寻找诗意,在烟火中体味人生,让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和滋养。
童年的记忆保存在时光深处,许多旧时的风俗与故事渐渐湮没在时间的长河里,只留下些或浅或深的残迹和无可奈何的叹息。汪曾祺的家乡高邮是个水乡,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他们看船,看打鱼,去西堤,水影响了他的性格,所以他的作品里总有水的感觉。他写他的家人。祖父创业,还有点浪漫主义气质、诗人气质;祖母勤劳,针线活好,还非常喜欢他;父亲聪明、随和,“多年父子成兄弟”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生母故去,对她的记忆只能从画像上寻找,从邻里的闲话家常中寻找。他写他在昆明的七载云烟,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六年,只天地一瞬;不远万里,报考西南联大,只为北大自由的学风,寻找潇洒;西南联大的校舍,斯是陋室,却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使他成为这样一个人、一个作家;关于喝茶,他曾在《泡茶馆》中描述过,“昆明七载成何事?一半光阴付苦茶。”《随遇而安》是所有文章中最触动我的。汪曾祺当过右派,用他自己的话说“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能说出这样的话,足见他的心有多大。在下放的这些年,做过农活,起猪圈、刨冻粪;画过画,画了一套《中国马铃薯图谱》的巨著;还搞过“样板戏”,似乎还得到了江青的赏识……一直到一九七九年,全国绝大多数右派分子平反,他才算和右派的影子告别。有人问过他,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因为他们觉得他的精神状态不错,想了解他是凭仗什么力量过来的,他回答:“随遇而安”。有人把下放劳动视作“逆来顺受”,他觉得“随遇而安”更轻松一些。他在文中写到:“遇”,当然是不顺的境遇,“安”,也是不得已。不“安”又能怎么着呢?既已如此,何不想开些。如北京人所说:“哄自己玩儿。”当然,也不全是哄自己。生活还是很好玩的。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汪老喜欢世俗生活,就像他说的“感觉到周围生活生意盎然”。他自然而然地“用充满温情的眼睛看生活”,“去发掘平淡生活中的美和诗意”。我十分喜欢乡贤汪曾祺的文字,喜欢他透着乡土气息,同时又韵味无穷的写作风格。他的文章总是娓娓道来,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如同“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字里行间既有江南的泥土芳香,又有沁人心脾的书香味。悠静恬然之间,流露出汪老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汪曾祺《人间草木》)汪曾祺草木情缘,他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流,充满诗意生活,涤荡着我们的心灵。在简单的日常中,汪老发现了生活的美好:一顿美食、一本好书、一朵花、一片风光。他教会我们,在平凡中寻找世间之美,去热爱这个真实的人间。他的文字,既有人间烟火的温暖,也有诗与远方的憧憬。读汪曾祺,就是在读生活,读自己,读世间万物的情与从容,让你感受到草木清凉岁月静好。
2025.2写于草页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