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花使者王剑利
文/张礼(终南一叟)
长安文坛生机勃勃,一群痴迷于文学创作的老少爷们在这个园地里抛洒汗水,辛勤耕耘,培育出了千姿百态的花朵,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为了使这些花朵更加鲜艳夺目,有个人每天关注着它们,并及时施肥除草,他就是护花使者——王剑利。
剑利担任长安作协文学评论委员会主任以来,以不辱使命为己任,为作者写序言、书评和跋文,60余篇,30多万字,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读者通过这一桥梁可以更方便地了解作品丰富的内涵和复杂的艺术技巧,作者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出新的创作灵感和思路。
然而,写一篇中肯的恰如其分的书评又谈何容易!读后感,读后感,读后才有感。如果一个评论家没有翻开书页,就贸然地高谈阔论、夸夸其谈,轻而易举地交了一卷“书评”,那无异于江湖骗子!要作书评,不是走马观花地读,而是要“细嚼慢咽”式的精读,要做好读书笔记,仔细地体会或揣摩作者的用意和技巧,直到你把这本书完全消化了,那才能写出言之有物、让人心服口服的书评。
若给两三千字的文章写个短评那比较容易,若给情节曲折、人物众多、长达几十万字的小说写一篇书评,那费时费力,真是苦不堪言!
剑利是一个知难而进的人,为了给已经亡故的作家任永明编辑《风月梦》这部书,他收集书稿,打印校正,撰写前言,整整花了一年的业余时间。永明去世三周年时,这本70多万字的厚重书籍终于摆到了作者的遗像前,这比任何祭品都珍贵,亡魂欣慰,生者感动!直到多年后,任永明的女儿还上门拜访剑利,觉得这是对她爸最好的纪念。剑利心甘情愿地担负起像这样的苦差事并非一件,读者从他的书评目录中可以看出。
文学圈子最忌“文人相轻或文人互捧”。相轻者顾盼自雄,看不到自己的短板,互捧者有意夸大对方优点而掩饰其不足,这些弊端对文学事业非常有害。剑利秉承文学批评家的理念,对一部作品的优点与缺点既能说够,也能讲透,绝不敷衍塞责,更不会感情用事。最近,他点评毋东汉老师大作《秋枫情殇》,既充分肯定了作者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塑造出几十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这一巨大的成就,也明确地指出“人物对话表述的形式上再灵活多样一些”。他不因毋老师是名声显赫的前辈,就不敢在鲁班门前抡大斧。类似这样那样善意的批评,在剑利以往的书评中屡见不鲜。
文学园地要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离不了作者的辛勤耕耘,也离不开像剑利这样精心的呵护者。向剑利致敬,感谢他多年来默默无闻地做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
2025.2.21
作者简介

张礼( 网名终南一叟),退休教师,1943年生,长安子午镇人。出版过《千年子午》 《话说子午镇》 两部志书,《桃李争辉》《拾栗花》 两本诗歌、散文、小说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