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南边境旅游散记
文/姚增战
今年春节期间,我与家人驱车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旅游,目睹了明仕田园山庄、峒那屿湾和德天大瀑布等桂西南边境地区万水千山的自然风光、当地壮族人恬静悠闲的生活环境,以及各旅游景点人潮拥挤的繁忙景象,给人印象深刻,至今难以忘却。
(一)
明仕田园山庄的绮丽风光 。去桂西南旅游之前,我们预定了当地的明仕田园山庄酒店。这是重庆一家企业落实乡村振兴的战略来这里投资的酒店。虽然只有六十多间客房,但内外装饰的简朴自然,布局十分合理,显得非常雅致,给人印象很好。这里原来是乡镇小学的旧址,小学搬迁到新的校址后被这家企业用于商业用地。为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当地政府不准建设高层房屋,企业将原来旧房装饰改造后建成了这个酒店。令人十分赞赏的是,酒店房子的旁边,是大片的金黄色稻田,使人身临其境,顿生回归田园的生活感受。酒店主管陪同我们参观时介绍,酒店还从农户手中流转了几百亩稻田,农民每年可以从中收取一定的土地流转费用,还能从插秧收稻等体力劳动中获取工资收入。对于酒店来说,这样,既帮助农民建立了固定的收入来源,又拓宽了企业的经营范围,解决了餐馆的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的需求问题,实现一举两得,双方共同受益。当天晚上,笔者从酒店的刘总经理的介绍中知悉,该酒店的经营管理模式也值得肯定。这个酒店的投资人是重庆的企业,但负责日常管理的却是辽宁藉的职业经理人,他富有酒店管理经验,经营理念新颖,床位利用率很高,如遇到旅游旺季,房间价格还会成倍增长,常常出现一房难求的状况。酒店经营的饭馆,饭菜质量好,又干净卫生,吸引着镇上其它地方居住的游客来这里就餐,生意越来越红火,经济效益显著。笔者在想,在边远乡村发展旅游产业,将企业的发展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实现双方受益,共同发展,就会有效的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这既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需要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的事情。
(二)
峒那屿湾的美丽山水。我们抵达景区的当天下午,就兴致勃勃的游览了崇左市大新县峒那屿湾著名景区,这个被人们称之为隐世桃源地方,虽然不乏有喀斯特地貌的地质特征,却拥有黑水河、向水河以及河水两岸美丽的自然风光,为当地乡村发展旅游事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进入景区后,首先映入眼帘是明媚的阳光、墨绿色的河水和郁郁葱葱的青山,尤其是当地壮族人满面笑容、载歌载舞的惬意生活场面,感觉他们生活在“人间的天堂”,而不是原先想象的那么贫瘠和荒凉。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涉足这里并赋诗云:“半依云渚半依山,爱此令人不欲还”,极力赞美这里隐世桃源的美妙胜境。
峒那屿湾与德天大瀑布同属归春河流域,当归春河水流经峒那屿湾时,河道变得狭窄,因为水深而颜色变黑,故被当地人称之为黑水河。坐在游船上抬眼望去,黑河两岸茂密的林木,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一排一排的倒影,在河水中时隐时现,似乎在展现出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面,特别引人注目。峒那屿湾附近的农民,绝大多数是壮族群众,他们身着少数民族服饰,在河水两岸或悠闲垂钓、或摆摊设点,廉价兜售煮熟的鸡蛋和烤鱼、烤玉米等地方农副产品,反映出少数民族勤劳、俭朴、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在短暂的游览过程中,那里优美的生态环境、清澈如镜的河水,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令来这里的游客感叹不已,纷纷交口称赞,如“别样漓江”、“桂水仙河”和“人间仙境”等赞美之词,也是实至名归。前些年,这里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尤其是这里拍摄《蜀山战记》、《花千骨》等多部影视剧以后,更加受到世人的追捧和青睐。
(三)德天大瀑布的壮美景观
德天大瀑布是我们本次出游的目的地。也许,因为这里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过去交通相对闭塞的缘故,不少地方还处于原始状态,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加之中越两国又处在一河两岸,增加了许多异国风情和人文气息。
德天大瀑布的水源来自广西百色市靖西县的鹅泉,在一江春水向南流进入越南境内后,又在崇左市大新县硕龙镇回流到我国境内,因为大瀑布发生在该镇的德天村,故称之为德天大瀑布。据资料介绍,德天大瀑布的形成,与当地的地质条件有很大关系。由于河水的长期冲刷和侵蚀,在德天村地段河道出现分汊、江心洲等地质特征,尤其是上游的水电站落差太大,长期的水流侵蚀导致河床出现石芽岛屿,将河水分割成多股水流向下奔流。德天大瀑布和越南境内的板约瀑布相邻,每逢雨季就会融为一体,其瀑布面宽可达两百多米,其汹涌奔腾的河水从高达数十多米的山崖上狂泄而下,猛烈地撞击在河床岩面突出的坚石上,溅起强大的水花,形成多层叠加的濛濛水雾,在阳光的照射和周围林木的映衬下,呈现在游人面前是五彩缤纷大瀑布的壮观景象。
通过短短几天的旅游,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边境地区绮丽的自然风光,以及边疆人民的幸福生活。同时,也感到发展桂西南边境地区的旅游事业,还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切实解决旅游景区行路难、停车难和吃饭难等实际问题,创造更加舒适和便捷的的旅游环境。(作者系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作者简介:姚增战,男,陕西省西安市人,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先后在省、市党政机关工作过四十多年时间,现任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本人性格开朗,从小喜欢阅读文学作品,爱好篮球运动和旅游,曾出版过《岁月记忆》和《旅游散记》专著,先后在报刊和网络上发表过多篇游记散文,其中《蜀河镇的古建筑》和《木王十里杜鹃花》两篇散文分别在2022年光耀华夏全国诗词大赛中获得过一等奖和银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