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闰年月为何要看老坟
作者/葛国顺

今年是乙巳蛇年闰六月,老家东边(兴化)便早早传来信息,说是女儿们要在正月内回家看老坟,一时闹得沸沸扬扬,有的当女儿的为了体现孝心,不远迢迢赶回来看老坟。一直以来不相信这一套的我,也经不住老姐妹们的嘀咕和电话催询,没法子,只得选个周末,陪她们回老家祖上去看老坟,以了却心愿。
其实,时间长了,作为晚辈去先人坟上看看,定期去清理,尽力保持坟墓的整洁与庄重,是晚辈对先人的情感深厚,借此悼念本无可厚非。一座整洁、庄重的坟墓,往往能反映出后人对先人的尊重与怀念,以及家族成员间深厚的情感纽带,无疑会让人联想到一个和谐、有序的家庭环境,以及后人可能拥有的良好教育与道德修养。。在古代,人们认为坟头有长出草是好兆头。尤其是草木很旺盛的,说明地势好,土质优良,适合植物生存,从而也预示着后代的经济条件不错,生活过得好,人丁兴旺。反之,若是坟头完全没有草,古人认为这不是好兆头。好在现在都是公墓了,环境自不用说。再说,家族坟墓的状况如何与后人的生活状况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真正的家族兴衰与后人过得好不好,更多地体现在家族成员间的相互扶持、共同奋斗以及个人的品德修养与努力程度上。这些内在的精神力量,才是决定一个家族能否长盛不衰、后人能否过上幸福生活的关键因素。
所谓的看老坟,纯属是农村有些商家在炒着的民间迷信活动,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说起看老坟,玩意头还不少,事先要准备好到坟头上敬供的供品,要有“三荤三素”:荤菜有烧好的鸡和鱼肉,素菜有驼粉、青菜卜页和豆腐,还有老酒和水果,自然少不了香烛,磕头作揖,焚烧纸钱,燃放鞭炮自不用说。改革开放都40多年了,老百姓的日子好过多了,然而,奢侈之风也俏然兴起。我记得以前上坟祭祀总是带一刀大钱纸,了却心愿。现在人胃口大了,出手就是一大捆,还轻描淡写地说,就是十来块钱的事,今天的好日子 还不是靠老祖宗保佑。你说看老坟是民间迷信活动,有人却振振有词地说是祭祀先祖尽孝心;你说是找出名堂花钱,有人调侃“焚烧纸钱看人心,也是变相地拉动内需。”真可谓无奇不有的奇谈怪论。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之传统,是晚辈应当做的事。然而,当今理应提倡厚养薄葬,老人在世时应当多关心、多照顾、多体贴,多尽孝道。2008年国家顺乎民意,将每年的清明节作为法定小长假,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祭祀先祖。那时,莫说在家的人,连海外赤子也飞回来寻根问祖,此源于渊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之力量。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尊老敬老(包括祭祀先祖活动)也应倡导文明节俭之风,无论是清明祭祀还是看老坟等民间活动,大量焚烧纸钱,既浪费钱财,又污染环境,此举本来就不足取,于己于国都没有好处。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应当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到巩固和发展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上,放到加快经济建设速度上,放到改善民生全民致富上。通过这些活动,学习和继承老一辈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和继承老一辈勤俭持家的好家风,学习和继承老一辈为国为家的良好风范,集中精力,乐于奉献,服务社会,多做报效国家和人民的事!
2025.2写于草页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