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卷沉思谈英雄铁道兵丛书
《不朽的军魂·铁道兵精神卷》
——《铁道兵精神卷》主编谈
刘政湖

2024年年底,由我担任主编的英雄铁道兵丛书“铁道兵精神卷”顺利出版了。12月26日,我们借助广东省铁道兵战友联谊会在该省肇庆举办年会的机会,举办了该书的发布会,形成了线上线下彼此结合的良好而达到了广泛的影响。值得祝贺,也值得纪念。
作为本书主编,我自始至终对本书予以了高度的关注并倾注了自己心血。当终于捧着这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籍,翻阅着那些我看过许多遍的图片文字时,我最后放下了久久悬着的那颗心,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们交出了一篇基本合格的答卷,我们没有辜负战友们的期望!这是一本有深度、有温度、有看头、可圈可点的高质量的著作;是一部铁道兵战友网用自己热烈的情怀、真诚的情感奉献给战友、奉献给社会、奉献给历史的又一力作!
首先,本书呈现出的第一个与其他各卷截然不同的特点,便是参与撰稿作者的广泛性和它内容的深刻性。
本书是专门议论和阐述“铁道兵精神”的,这就决定了它有不同于其他各卷的自己特定的主题范畴,而这一范畴,则从作品的创作者与撰写的内容形式两个方面客观上予以了规定。
铁道兵精神,这些年不仅仅是我们铁道兵人自己关注的一个理论研究方向,而且也成为一部分高等院校的师生和一些社会公众关心、关注和参与的一个特殊的思想文化交流的领域,所以,参与本书写作的作者,除了咱们老铁战友,还有近二十名完全没有铁道兵背景的高校教授、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电视台记者编辑、地方普通学校的老师、中铁建的领导、职工,工会干部等共19人,占到了作者的五分之一,从而从一个方面实现这种丰富性和多元性。
这一特定范畴,也规定了其内容必然要涉及对铁道兵精神的理性分析,这就必然会使本卷表现出“深刻性”的特点。书中有相当一批文章,观点表达精当、论据丰富可靠、论述过程严谨清晰、达到了非常高的理论深度。如向德荣《铁道兵精神隶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3篇)、郑焕清《铁道兵的强大精神优势》(2篇)、刘国云《铁兵精神诠释民族精神》、刁成林《试论铁道兵精神的基本内涵》、黄世贤《“人物采风卷”中的铁道兵精神》、朱德全《铁道兵精神的时代特色》、刘政湖《铁道兵精神的当代价值与传承问题之我见》(2篇)等等。可以毫不谦虚地说,《铁道兵精神卷》网罗了目前社会所能搜集到的铁道兵精神研究的文章,反映出当前铁道兵精神研究的最高水平。
其次,这本书在整体上呈现出非常明显而突出的编辑的严谨性和表现的丰富性。
在作品内容上,既有建立在逻辑缜密论证分析基础上不同理论观点的深度探讨,还有依托现实生活根基的不同角度的实证性文字叙述,以及生动鲜活的图像资料的铺陈彰显;在形式构成上,有纯文字的文章、有插图的文章,有专门的图片集锦展示。
在编辑设计上,本书有着独特的体现“丰富性”的布局构架。本书的中心主题是“铁道兵精神”,考虑到这本书对这一主题的理论探讨的作者,毕竟不是专事学术研究的学者们通常进行的纯粹理论研究的创作模式,面对的读者也不是仅仅局限于学术象牙塔里的极少部分人和部分仅仅对理论感兴趣的战友和其他人士,而是普通的铁道兵战友和社会朋友,在进入具体编辑过程后,将“理论——实践”两大块的原结构设计做了进一步的思路调整。为引起大家的阅读兴趣和平衡阅读体验,我们将“实践”部分再分为文字和图片两类形式。
于是便有了理论解析、文字论述、图片实证三块。又为了引导阅读,让读者先接受视觉的影响,我们将“图片实证”放到最前面,于是,便有了本书结构编排上的“图片——理论——实践”三块。其反映的基本编辑思路,便是先让读者看到当年铁道兵在现实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生动历史画面,让读者从感性上体悟到这便是铁道兵的精神;然后进入理论探讨的部分,在观念上探究铁道兵精神的含义、特点、价值等问题,从理性上回答了什么是铁道兵精神?怎么认识铁道兵精神?最后,实践篇用文字形式,更全面地铺陈和描述了铁道兵精神在实践中是“如何铸就、怎样传承、如何得到弘扬”的,内在结构层次分明,逻辑紧密。
这是一本凝聚着作者和编辑辛勤劳动的集体付出的作品。整个编辑过程,本书编委会的所有人员都作出了自己的奉献。黄世贤、史腾锡、郑建军三位组长带领三个编辑小组,按照分配的任务,开展了认真负责的紧张的编辑工作;专职校对张东工作非常细致严谨,行政助理孙建敏对作者和编辑、编辑和编辑之间的多种信息沟通交流,工作踏实兢兢业业。其中事迹,不一而足。不算小的修改变动,本书稿件先后历经7次大的全面的调校和修改。其中几次组织了本书编委会会议,对某些修改还专门提交丛书指导小组会议进行讨论,可以说本书是本书编委会和丛书编纂指导小组共同劳动的结晶。
当然,本书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主要反映在非铁道兵战友作者们提供的稿件中引用的某些资源的准确性不够;标点符号和年份大小写的规范在本书个别地方依然存在瑕疵。但总体上,瑕不掩瑜,本卷可圈可点,值得一读!
精神卷的出版发行,受到广泛的欢迎。2024年12月16日—28日,我和本书编委会副主编黄世贤教授等战友携书参加了广东省铁道兵文化联谊会的年会活动,并依托这一平台组织了一次新书发布。活动空前成功!聚会上,战友们对图说篇里的历史影像感触尤佳,指指点点感慨不已;对自己熟悉的作者和文章不断赞叹溢于言表;大家对我们的书爱不释手,赞不绝口。广东联谊会会长本书的资助者郭培游战友还提出要求,在原赠送数额的基础上又增加了50本。至今,在我微信上,我收到了上海、湖南、江苏、成都、重庆、江西战友给予本书编辑出版的高度评价和热情颂扬,我所在的湖南常德市各县基本成立了战友联谊会,他们收到赠送的书籍后来电表示感谢,还表示不够希望我们多送一些,等等!看到战友们对本书的这些肯定和赞誉言行,我们感到深深的欣慰和温暖!这将成为对我们丛书编辑的鞭策和鼓舞,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奋斗,按计划把咱们的丛书出出来,为迎接建军100周年献礼!

作者刘政湖,1973年入伍,铁十师五零团战友。曾参与襄渝铁路和青藏铁路建设,1978年退伍,中共湖南常德市委党校教授,科研处长。2007年创办铁道兵战友网至今,网站站长曾出版个人专著、主编合编著作多部。英雄铁道兵丛书总策划、总编。
槛外人 2025-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