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选择,你不再烦恼——读《十岁的烦恼》有感
十岁,是人生中的第一个十年,你是如何度过?我们学校的孩子都参加了十岁的成长礼,由小红领巾换成了大红领巾,举行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徒步、读家长的信、吃生日蛋糕……
相信每个孩子对那次活动记忆犹新。
同样是十岁成长仪式,在威玛镇却不一样。这里每年都要举行射鸽大赛,十岁的孩子要成为“小杀手”,把遭大人(大杀手)击落受伤的鸽子捡回来,他们先了结鸽子,然后把它们都放在塑料袋里,再埋掉当肥料。
小说《十岁的烦恼》的开头和结尾两篇报道比较详细的介绍了这个活动内容,说“射鸽大赛是传统家庭节日的高潮”,“充满节庆与野餐的气氛,空气中迷漫着烤鸡的香气和刨冰的清凉气息,到处是欢乐的孩童”。在这样文字描述中,看到众多孩子的欢乐,但报道之外,面对这场“屠杀”,我们看到了血腥。
有一个孩子是害怕,反感的,“比饿肚子还糟糕”,这个人就是小主人公——波马。
当波马知道十岁时要成为“小杀手”后,就一直抗拒,一直害怕自己十岁生日的到来。因为,他不想成为“小杀手”,不想伤害小鸽子。
但,这件事不是你想拒绝就会消失,就算你“只是呼吸,什么也没做”它还是会如约而至,根本用不着你的欢迎。于是,波马苦恼着。
他不但不能拒绝十岁的到来,还需要掩藏自己的不喜欢,因为他的死党们很热衷讨论十岁成长礼,热情渴望那一天的到来。波马可不希望被死党们发现内心的秘密,因为他害怕自己不再受欢迎。于是,波马的苦恼上升到2.0版了。
内心很苦闷,想要和住在对门,小他一岁的好朋友古小桃说一说,但小桃是死党的眼中钉,所以波马跟着死党一起,“丢雪球砸她、挡她的路,或是在她上学与放学的路上吓唬她”。明明是朋友却要当着她的面去伤害她,其实,波马内心挺难受的。
更有一个秘密,让波马不惜把自己裹成木乃伊、戴大象面具去上学,在死党面前极力否认家附近出现的鸽子,甚至与死党们反目。他的房间连妈妈都不让进去,更不敢让爸爸知道。这个秘密是——波马居然偷偷的收养了一只鸽子。
波马也实在弄不明白:鸽子是如此可爱小动物,都可以和他做朋友,为什么小镇上的人如此残忍,每年竟要枪杀,而且是五千只!为什么这么爱他的爸爸居然曾经得过射鸽大赛的神枪手奖杯?
如此多的生活苦恼、痛苦让波马内心不断的挣扎。
波马终于“无法一个人保守秘密”,于是他“冲下楼梯,冲出大门,冲到对街”,“他敲门,又按了门铃”,和小桃和解,并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了小桃。后来,在小桃的帮助下,钳子终于离开了这个不欢迎鸽子的小镇。
波马在多重的煎熬中,迎来了十岁成长礼。
就在星期六,在纪念公园的足球场里,波马发现了熟悉的鸽子——钳子。为了挽救它的生命,不让它死在枪下,波马“冲上射击场,捡回一只受伤的鸽子”,“最后获准带着那只鸟离开现场”。
在这重重的冲突中,波马选择勇敢,成为小男子汉,救出鸽子朋友——钳子。
本书的翻译赵永芬在《前言》中提出了三个问题让我们思考:问题一:
是否,所有的传统都是该被毫不怀疑地全盘接受?还是应该勇敢坚持自己的信念?一个人究竟能不能使整个局面为之改观?
比如:小镇上的这个十岁成长礼射杀鸽子的习俗。
同样是生命,在庆祝会上一定要通过射杀小生命来彰显一个孩子的成长勇敢品质吗?即使大人们为射杀鸽子找到的理由是如此纯正、可敬——比赛收取的费用将用来维护本地区四千平米大的公园。
豆豆以及其他十岁的孩子翘首期盼着,而波马选择用行动维护了内心的那份善良,勇敢坚持自己一直秉持的信念。
故事的结尾这样写道:
那是一只小手,一只孩子的手,那只手碰了碰钳子的翅膀,抚摸着它。一个孩子说:“爸爸,我也想养一只鸽子,可以吗?”
这里,我们看到了波马的行为获得了小朋友的接应和拥护,正所谓:“德不孤,必有邻”。
问题二:
面对朋友,我们究竟要忠于自己的良知,忠于自己的感觉,还是为了受人欢迎而一切听从他人、不顾是非?
同样是朋友,开始,波马想和豆豆、木头、亨利三位玩到一起,拼命和他们一起恶作剧,成为他们的死党,后来却成了他们的叛徒;他对小桃由开始的爱理不理到捉弄让小桃伤心,再到后来成为好朋友。
波马听从自己内心深处的尖喊:“什么都不要!不要生日仪式!不要当小杀手!不要被叫讨厌鬼!”他选择离开了豆豆、木头和亨利。并决定在第二天和小桃送走钳子。
从波马与两批朋友的交往和选择中,我们每个人也会在内心找到选择朋友的原则:忠于自己,听从内心的声音,并努力为朋友着想。
曾经,孔子提出“益友损友”之说,也可以作为选择朋友的依据:“益友有三:友直,友谅,友多闻。损友有三: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
问题三:
波马到底是胆小鬼,还是像小桃说的是个“英雄”?
诚然,开始,波马决定不杀鸽子,但他不敢在朋友面前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不敢打开自己的窗户让死党进来到自己的房间来,也不敢让爸爸知道自己不想当“小杀手”,不敢让妈妈进自己的房间,怕她知道自己做了大逆不道的事情——养鸽子。
从这些行为来看,波马是个胆小鬼。
但是,波马自己偷偷收留大风雪送来的鸽子,选择做自己,选择和死党决裂,与小桃做朋友。
他毅然“滑过一堆灰灰的、软软的羽毛,脸先着地,然后抱住自己那摇摇摆摆的鸽子。他把钳子拥进怀里,再弓起自己的身子护住它,护住在那场大风雪后被吹入他生活中的朋友。”
尤其是这一紧急救鸽的画面,这一壮举震惊了所有在场的人。
以上种种,我们看出,波马是像桃子所说的“英雄”!
从故事中,我们看到波马左右为难的窘境,内心的挣扎,抉择的彷徨。在真正的友谊和爱的帮助下,听从内心的声音,“做出正确的决定”。
十岁的波马面临了诸多的选择,其他年岁状态下的波马也同样会遇到生活中的选择。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此的经历会让波马在未来的岁月里做出最好的选择,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那么,我们的小读者们,定能从波马的身上学到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在人生之路上,遵循内心声音,勇敢的跨过烦恼,微笑地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