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想中的元宵节
文/刘凤凯
那年月妈妈很关注元宵节。早早备下仨俩碗雪白的糯米碾成的粉。藏起怕娃儿们嘴馋偷吃的花生粒;藏起那昨个街天卖几个鸡蛋的钱买回的那一盒像苞谷面蒸成的窝窝头样的红糖。把那半钵腻滑的微黄的猪油高高吊起。这一切做得是那样顺理成章。
万事俱备就等待那隆重时刻,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跚跚到来。令馋猫般的我欣喜惹狂,唠叨着纠。缠着要妈妈包汤圆“别急,月亮娘娘还没有露脸”。跑去看了几遍,东方有云一片。
今晚无月,妈妈,“别乱说,月亮娘娘正忙”。三番五次看月,圆月开始露出着涩图脸,大如銅盆。穿破淡淡云属的圆溜溜的娘娘月明亮皎洁在蔚蓝天上。
“妈妈,月亮出来了!”“好!”
妈妈洗洗手开始搓面,又加点冷热混和的水。搓面又搓面反反复复搓着面。盒在木砧板上轻轻呻吟。核桃大的柔软糯米面团,在妈妈的双手掌中变戏法般的搓圆捏扁又搓圆又捏扁。把捣碎的花生米混和上红糖,用猪油搅拌和成的一碗馅。金黄油润散发出缕缕香甜味。
用姆指食指中指撮取一小团,放在糯米面小窝头的中间。把边缘捏紧,双手巧妙地用力滚动,奇迹在妈妈左掌中出现:那犹如从飞机俯视到的大草园上那白色蒙古包“”缩小版”似的“大汤圆”在沸水中上翻滚。
“妈妈熟了!”“要等它们完全飘起。”
当热腾腾的三个大元宵加一勺白汤再点缀一些红糖沫的一大缽放在面前时,儿时的我迫不及待地咬开了一口!啊!香甜的浓汁馅让小嘴烫得有点疼。“小心烫着!”妈妈疼爱的看着娃们柔声说。七十年前的记忆啊,在乙巳正月十五的鞭炮声中再次喚醒。
妈妈举过头顶膜拜感恩的那一瞬间永恒定格于脑中随之忆及。不知那个在冥冥世界已近半个世纪的妈妈是否也在吃元霄?但愿!祈愿!
母亲曾经伴我度过的元宵节,让奔八人遐想联翩。
乙巳正月十五元宵节感怀。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