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天上一轮满月,人间万家灯火。秦地风俗,自古便重此节。乡人早早备下糯米粉,揉搓成团,包入芝麻、花生、枣泥,滚圆如珠,寓意团圆美满。
天色未暗,村中已热闹起来。孩童们手持灯笼,纸糊的、竹编的,各式各样,红彤彤的光映得小脸儿发亮。老人们坐在门槛上,眯着眼看孩子们嬉闹,嘴里念叨着:“元宵节,闹花灯,一年到头都顺心。”妇女们在灶间忙碌,蒸煮元宵的香气飘得满村都是。
待到月上柳梢,村口的场院上已聚满了人。锣鼓声起,秧歌队扭了起来。红绸子舞得欢,鼓点敲得急,汉子们赤膊上阵,吼着秦腔,声震四野。姑娘们穿着花袄,踩着鼓点,扭得腰肢柔软,眉眼含情。场院中央,一盏巨大的莲花灯缓缓升起,火光摇曳,映得四周一片通明。
老贾家的院子里,摆了一张八仙桌,桌上摆满了元宵、瓜果、茶水。老贾坐在桌边,抽着旱烟,眯着眼看天上的月亮。月亮圆得像个银盘,清冷冷的光洒下来,照得院子里一片银白。老贾心里想着,这元宵节过得一年比一年热闹,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或许是少了从前那种淳朴的味道吧。
夜深了,锣鼓声渐渐远去,场院上的灯火也一盏盏熄灭。老贾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烟灰,抬头看了看月亮,喃喃道:“月圆人团圆,但愿年年如此。”说罢,转身进了屋,留下一地清冷的月光。
元宵节过完了,年也算过完了。乡人们收拾起心情,准备迎接春耕。秦地的风依旧凛冽,但已带着一丝暖意。老贾站在田埂上,望着远处的山峦,心里想着,这日子啊,就像这元宵节一样,热闹过后,总归要回归平静。可这平静里,又藏着多少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呢?
(版权说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后台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