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品文/郭有三
人生如同一场漫长的旅程,有欢笑,有泪水,有成长的喜悦,有失败的苦涩。在人生的旅途中,善于学习、理解、帮助他人是提升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是人们必备的个人素质和思想品德。这些人生经验不仅在古代经典中有所体现,也是现代人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生活时,应当学习和思考的人生哲理。 一、学习他人,提升自己。孔子曰:三日行必有我师。在个人成长中,学习他人的经验、技能和思维方式,能快速弥补自身不足,拓展知识边界。善于学习可以让我们了解他人身上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领略人性的美好和复杂性,少走很多弯路,从而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和领悟能力;善于学习让我们以包容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思想,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平和与宁静;善于学习让我们的内心得以丰富,情操得以陶冶,还能提升我们的内涵与精神气质。
二、理解他人,宽容自己。论语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承担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和行为逻辑,理解他人的处境和选择,是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在与他人相处时,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在家庭中理解父母的唠叨,在公司理解领导和同事的压力,能减少矛盾冲突,让内心更加平和与包容。这种包容之心如春雨般滋养成长,使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游刃有余,实现人格的升华与完善。一个有教养的人,懂得尊重他人的感受,懂得换位思考,言语如春风拂面,让人如沐暖阳;行为举止优雅得体,尽显君子风度。他们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不喧哗、不吵闹,给他人营造舒适的环境;与人发生争执时,克制情绪,以理服人,用智慧化解矛盾。一个内涵丰富、气质非凡的人往往能赢得他人的敬重与信赖。
三、帮助他人,成就自己。俗话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如助己。人生之路既有顺境也有逆境,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给予他人无私的帮助与支持,都能让我们收获真挚的情谊和良好口碑。人与人之间,由于生活背景、性格特点、价值观念的差异,难免会产生分歧和矛盾。若我们总是斤斤计较,睚眦必报,那么人际关系将如布满荆棘的丛林,寸步难行。而当我们拥有包容之心,便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这些差异,理解他人的立场,接纳他人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胸怀不断拓宽,赢得他人尊重与信任,积累宝贵人脉资源,为个人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功创造更多机遇,助力我们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年青时酷爱读书,过目不忘,自负其才。有一次,他自撰了一副春联,并书于大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一个老者看出了他的目中无人,拜访苏轼,拿出一本书,结果苏轼一个字也不认识,出了丑,这才明白了自己的浅薄,后来苏轼将此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从那之后,苏东坡发奋学习,虚心求教,终于成为一代大文豪。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总会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探索。我们应该勇敢地去尝试,去学习,去了解,以便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在成长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而与他人的相处互动,正是我们提高与升华的关键契机。学会从他人身上汲取智慧,虚心学习他人的优点,以理解之心包容他人的差异,凭借帮助他人之举构筑温暖的人际桥梁,我们方能在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
作者简介:郭有三,笔名安乐书生,现居住于洛龙区安乐镇,现在农行洛阳分行工作,是一个有一定金融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金融工作者。参加工作后,长期从事于市场营销、信贷管理工作,其撰写的《信贷资产良性循环的实践与探索》一文,在河南省农行交流学习,关于信用卡、零售业务、信贷方面的工作心得在农行总行发表,在省市级媒体发表宣传报道及文学作品多篇,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业余文学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