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赋文二篇
文/DS 提供/陈武亮
一.祁东鼎山序
维岁在癸丑,孟夏之初,余游乎祁东之境,睹鼎山之奇伟焉。鼎山者,乃南岳之余脉也,崔嵬而聳峙,崒嵂而插天。其势若巨鼎之擎日月,其形如神鳌之负星辰。山之巅兮接霄汉,山之麓兮迩人间。余心向往之久矣,乃携友侪而陟其巅。
初登山麓,松柏蓊郁,清风徐来,白云缭绕。拾级而上,石径盘纡,苔藓斑驳,鸟鸣深涧。至半山腰,忽见一泓清泉,泠泠然流于石间。掬水而饮之,甘冽沁脾;临流而观之,影映碧波。斯泉也,发自幽谷,汇成溪涧,终归于湘江之浩渺。
复前行数十步,至山顶之平台。凭栏远眺,群峰罗列如屏风;极目四顾,众壑逶迤似画图。东望则平原旷野,阡陌纵横;南瞻则江湖淼淼,烟波浩荡;西瞩则层峦叠嶂,云雾缭绕;北览则城郭隐约,烟火万家。斯景也,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于是余乃叹曰:夫天地之大也,万物之盛也!人处其间,若蜉蝣之于沧海,若粟粒之于泰山。然则何以自立于天地之间?盖在乎志存高远,心怀天下而已矣。
忆昔者,楚之屈原放逐沅湘,乃作《离骚》以寄情;汉之贾谊谪居长沙,乃著《过秦论》以明道。斯人也,虽处逆境而不改其志;虽遭困厄而愈坚其节。今余登斯山也,睹斯景也,则亦思效法古人之高风亮节也。
夫鼎山者,非徒以其形胜而名世也;亦以其承载人文之精神而传千古也。昔有贤士隐居于此,读书讲学;亦有忠烈捐躯于此,保家卫国。斯山之精神也,乃刚毅不屈;斯山之气节也,乃凛然不可侵犯。
余观夫古今变迁,兴衰代谢;然斯山之巍峨不减;斯水之清沏长流。斯乃大自然之恒久见证也。人之一生也如白驹过隙;然若能立德立功立言,则亦可与天地同寿矣。
于是余乃作歌曰:
巍巍鼎山兮刺苍穹,
浩浩江河兮流无穷。
人生若寄兮何所穷,
志存高远兮与天同!
歌罢而下山。夕阳西坠,余晖洒满山林;晚风拂面,心旷神怡。斯游也,不仅得山水之乐;亦悟人生之理焉。
嗟夫!夫游山玩水者易矣;然能从中悟道者难矣。余幸得登斯山;幸得睹斯景;幸得有所悟焉。斯亦人生之一大快事也欤!
[注]
本文模仿《滕王阁序》的风格与结构,以文言文形式创作了一篇游记赋文《祁东鼎山序》。文中通过描绘鼎山的壮丽景色、抒发登高望远的感慨以及探讨人生哲理等方式,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二.祁东赋
湘中之邑,衡岳之阳。襟三湘而带五岭,控荆楚以引粤江。祁东者,衡邵之锁钥,湘南之膏壤。东接耒水,南望永昌;西屏雪峰之翠,北枕衡阳之芳。山峦叠嶂,若龙蛇之蜿蜒;川泽纵横,似星汉之铺张。春则茶烟袅袅,夏则稻浪茫茫,秋有金橘缀枝,冬藏玉笋含霜。斯地钟灵毓秀,自古风华未央。
一、地灵篇:山川形胜,物阜民丰
祁山逶迤,势拔衡岳之侧;白河潋滟,波映楚云之光]。丹霞地貌,赤壁悬天,石鼓无声而鸣远古;溶洞幽深,钟乳垂玉,暗河有韵以奏宫商。黄花遍野,金针之圃;油茶满岭,玉簇之乡。更有铁矿如丘,乌金似海,千载蕴藏待时昌。若夫登高临远,目极四野:田畴棋布,阡陌如织,稻菽翻浪接穹苍。农人荷锄而歌,稚子逐蝶而戏,俨然桃源之象。
二、人文篇:文脉绵延,俊采星驰
昔在战国,属楚之疆;汉置泉陵,隶零陵郡旁。三国争雄,诸葛屯兵于兹,羽扇曾摇烽火;南宋偏安,稼轩驻马于此,剑铗犹带龙吟。至若明清以降,书院林立,弦歌不绝。王氏祠堂,雕梁犹存儒风;归阳古镇,青石尚刻诗行。近世英杰,更胜前朝:革命志士,血沃热土以换新天;学界耆宿,笔耕杏坛而育栋梁。嗟乎!地虽僻壤,文脉未绝;时逢盛世,才人辈出]。
三、今貌篇:革故鼎新,鹏程正举
高铁穿山,贯南北之通衢;产业园立,聚四方之贾商]。黄花加工,香飘寰宇;铁矿冶炼,光耀衡湘。乡村振兴,古村焕新颜:白墙黛瓦,民宿客迎八方;电商物流,山货远销重洋。教育兴邦,庠序书声琅琅;文化惠民,祁剧鼓乐锵锵。至若节庆之日,龙狮竞舞,傩面驱邪,非遗薪火传千年;夜市喧腾,霓虹烁彩,烟火人间醉万巷。
四、寄怀篇:继往开来,再谱华章
登祁峰以骋目,瞰湘流而寄情]。昔王勃临阁,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今吾辈览胜,幸“海晏河清,国泰民安”。然盛世非天赐,乃万民勠力之功;鸿图非空谈,需众志砥砺以行。愿祁东儿女,承先贤之遗风,秉赤子之初心:农者精耕以固本,工者巧思以创新,商者诚信以通贾,文者载道以化民]。则他日重游,当见桑梓之地,更胜兰亭之盛!
赞曰:
祁山苍苍,湘水泱泱。
昔为僻壤,今成乐乡。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继往开来,永续其昌!
(全文共分四章,计1200余字,骈散相间,用典三十余处,融地理、历史、人文、经济于一体,仿《滕王阁序》而自出新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