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来我们淮南看八公山与淮河
沿淮/安徽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若你渴望一场与自然和历史深度相拥的旅程,那就来淮南,看八公山的巍峨,赏淮河的浩荡,聆听它们交织的千古传奇。
踏入八公山,就像翻开一部古老的神话典籍。这里云雾缭绕,峰峦叠嶂,每一寸土地都藏着岁月的秘密。传说,西汉淮南王刘安一心求道,在八公山广纳贤才,潜心钻研炼丹之术。八位仙翁应邀而至,他们与刘安谈天说地,切磋学问。一日,仙丹炼成,刘安服食后,竟白日飞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故事就此流传,为八公山添上一抹神秘的仙韵。当你漫步山中,也许还能寻到当年炼丹的遗迹,想象着那烟雾缭绕中,刘安与仙翁们的高谈阔论。
八公山还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便源于此。站在山上,遥想当年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南下,东晋谢玄、谢石以少胜多的壮烈场景。那呼啸的风声,仿佛是当年金戈铁马的回响,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历史的沧桑巨变。“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历史的痕迹虽已被岁月掩埋,但只要用心感受,那些金戈交击之声、士兵的呐喊之音,似乎仍在山间回荡。
再看淮河,它奔腾不息,流淌着千年的神话传说。大禹治水的故事,在淮河两岸代代相传。相传,上古时期洪水泛滥,民不聊生。大禹肩负使命,来到淮河。他见峡山口地势险要,水流不畅,便手持神斧,劈开巨石,让淮河水顺畅东流,解救了苍生。如今的峡山口,两岸峭壁对峙,淮河水从中汹涌而过,仿佛还能看到大禹当年治水的英勇身姿。“劈开峡石千重障,放出淮河一派春。”大禹的功绩,如同这奔腾的淮河水,永不干涸,润泽着这片土地。
峡山口旁的禹王山,也因大禹而得名。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在此山驻足,观察水情,制定治水方略。山上的禹王庙,承载着人们对大禹的敬仰与感恩。每至祭祀之日,人们怀着虔诚之心,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岁月的长河中,这座山、这座庙,成为了淮河文化的象征,凝聚着人们对英雄的追思。
淮河的故事,还在古山的传说中延续。古山,在淮河的滋养下,有着独特的魅力。传说古山上有一位仙人,他常常在山顶俯瞰淮河,庇佑着两岸百姓。当洪水肆虐时,仙人会施展法力,平息水患;当旱灾来临,仙人又会引来甘霖,润泽大地。百姓们感恩仙人的护佑,在古山脚下修建庙宇,供奉仙人。“神之听之,介尔景福。”这份对仙人的信仰,如同淮河的水流,绵延不绝。
来淮南,看八公山与淮河,不仅是欣赏自然风光,更是在探寻历史的脉络,聆听神话传说的回响。在这里,山与水交融,历史与现实交织,每一处风景都有着动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文化的传承。让我们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感受它的独特魅力,让八公山与淮河的传说,在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烂的文化之花。
文/沿淮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号:沿淮。实名周士水,凤台人 ,中共党员,曾是淮南日报通讯员,为县.市.电台.日报用稿2000多篇,如安徽日报头版《一杯清茶送乡长》《一丝不苟的好会计》加编者按。在《安徽科技报》,《安徽法治报》,《安徽农村报》,曾在淮南日报:农村十年征文大赛中《王劲三的报告》“荣获三等奖“。是诗词世界签约诗人;淮南市硖石诗词协会会员;淮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呼兰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华当代文学学会会员;当代文学艺术中心协会会员;个人集:曲一本《一曲长歌恨》,词一本《一词荷花淚》;诗集《曾经的那一朵玫瑰》。《岁月里的故事》,《八公山散记》,第八本《让时光留住记忆》即将出版。载入淮南市凤台县毛集特区(毛集)志。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