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探寻人生的洒脱境界
天 琮

在历史的长河中徘徊,诸多文人墨客以笔为剑,以诗为盾,书写着人生的百态与哲思。而苏轼,这位文学巨匠,以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了人生最洒脱的境界,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人在尘世中迷茫的心。
初读《定风波》,是在一个微雨的午后。彼时年少,只觉词句朗朗上口,画面清新自然:“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幅场景:苏轼身着蓑衣,手持竹杖,脚蹬芒鞋,在风雨中悠然前行,雨滴打在树叶上,发出清脆声响,他却充耳不闻,口中吟唱,步伐从容。那时的我,尚不理解这份从容背后的深刻意蕴。
随着年岁渐长,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再读这首词,才渐渐品出其中滋味。苏轼一生坎坷,仕途跌宕起伏。乌台诗案,让他从云端跌落谷底,险些性命不保。之后辗转多地任职,远离政治中心。然而,面对这接踵而至的磨难,他并未一蹶不振,而是以一种豁达超脱的心态坦然面对。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一种对外界干扰的淡然漠视。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各种琐事困扰,他人的评价、外界的压力,如同这穿林打叶的风雨声,不断冲击着我们的内心。而苏轼告诉我们,不要被这些声音左右,不妨大声吟唱,稳步前行。这种洒脱,是一种坚定的自我认知,不随波逐流,坚守内心的方向。
“竹杖芒鞋轻胜马”,竹杖和芒鞋,本是简陋的出行装备,远不及骑马的便捷与舒适。但在苏轼眼中,它们却有着独特的优势。这并非是对物质享受的摒弃,而是一种超越物质束缚的精神追求。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与权势,而在于内心的富足与安宁。即使身处困境,物质匮乏,只要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依然可以感受到自由与快乐。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整首词的精髓所在,也是苏轼洒脱境界的集中体现。“烟雨”象征着人生的种种苦难与不确定性,而“任平生”则表达了一种无畏无惧、顺其自然的态度。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风雨坎坷。有些人在面对风雨时,惊慌失措,抱怨命运的不公;而苏轼选择披上蓑衣,在风雨中自在前行。他明白,人的成长是经历风雨后的沉淀,是沉淀后的厚积薄发。苦难是人生的一部分,与其抗拒,不如接受,在风雨中磨砺自己,让生命更加坚韧。
这种洒脱的境界,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哲学。它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不气馁、不沮丧;在面对成功时,不骄傲、不浮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得失,以乐观的态度迎接挑战。就像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困苦,但他依然能苦中作乐,研究美食,写下流传千古的佳作。他把生活的磨难当作一场修行,在修行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雨”。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梦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些都可能让我们感到疲惫与迷茫。此时,不妨想想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放下心中的执念,以洒脱的心态去面对,或许我们会发现,那些曾经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道道风景。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我们走过人生的风雨,再回首时,会发现那些曾经的苦难与辉煌,都已成为过去。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阳光明媚,都只是人生的一种经历。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成长,拥有了一颗洒脱豁达的心。
“一蓑烟雨任平生”,短短七字,道破了人生的豁达真谛。苏轼于逆境之中,凭借《定风波》一词,将乐观、豁达、超脱的人生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词中的意境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徐徐展开,给予我无尽的震撼与启迪。
置身于这纷繁复杂的尘世,我们皆是行者,难免遭遇风雨如晦的时刻。而苏轼的这首词,恰似一座明亮的灯塔,在茫茫黑夜中为人们指引方向。每当你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或是被挫折打击得满心失落时,这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或许会给些许启迪。受此启发,我感慨写道:
“莫叹江湖风雨横,芒鞋竹杖且徐行。
心宽自可消愁绪,意定方能忘世情。
雾散云开晴日现,波平浪静鹭鸥鸣。
逍遥洒脱任来去,笑对人生宠辱轻。”
让我们以苏轼为榜样,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惧风雨,潇洒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写于2025年2月6日/乙巳正月初九

作者简介: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处长,山东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知青书画院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