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征文之9
乡村教育,路在脚下
文/王宇鹏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灵魂对灵魂的唤醒。时下在乡村教育界流行一句话:前世杀猪,今世教书。这句话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乡村教育的尴尬困苦,折射出乡村教师难以言状的隐痛。
教书育人的本质是生命对生命的雕琢塑造,是学生和教师交互的生命修炼,是师生相向而行的灵魂摆渡。乡村教师应该有捧着一颗心来的崇高的师道尊严,也应该有不带半根草去的纯粹真诚的教育归属。
夹角之困的进退维谷
时下的乡村教师处在社会夹角的进退维谷。这个夹角,既来自畸形的教育大环境,也来自教师崇高的职业理想与教育现状的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冲突。
农村基础教育的大环境十分脆弱。急速城镇化的农村被空心化,乡村十室九空。乡村中小学是乡村教师向农村孩子播撒人类精神文明之光的圣地,是乡村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精神摇篮,是国家培养农村孩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是为国家培养遵纪守法劳动者的奠基石。在广大农村,稍有条件的家庭,用尽办法花钱托人将孩子送往城区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由于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格局被打破,形成了农村大量的师资及教育资源被闲置被浪费,以至于农村偏远地区和城乡接合部教师学生的师生比严重失衡。学生家长迫于生计外出打工,隔代监护造成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家校共育成为空谈。乡村基础教育培养对象是留下来的相当多的问题学生:他们或家庭残缺、或隔代监护,或无人管教,致使孩子缺乏亲情关爱,缺失家庭正确健康的教育引导,相当多的留守青少年几乎没有健全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这对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身心发育和人格生成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农村中小学既没有学生数量的保障,也没有质量而言,更缺乏优质生源。几乎每一个班,心智不足的学生几乎占到了三分之一:他们或智力发育迟缓,接受正常的义务教育课程难度很大;或养成教育差,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差,积习难改。他们要么玩手机、玩游戏;要么抽烟酗酒打架成风;要么不服管教,无敬畏之心,经常顶撞老师、不服学校管教。这些问题学生,对一个学校而言,虽是关键少数,但严重冲击着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给学校管理和教师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风险和挑战。一个班级二三十名学生,竟有近十名学生心智不健全,学习基础极差。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堪忧。这样的教育现状,虽是特殊情况,但这些典型问题如果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正视和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学生走向社会将严重挑战社会底线,给未来的社会稳定留下隐患。
教育的社会问题最终归置于教师,级级压责,处处问责;教师时时处处都要应对繁复无效留痕管理,从而想尽办法去明哲保身;教育行政部门违背教育评价规律的硬性评价处罚机制,让乡村教师在教育惩戒规则和育人良心中备受煎熬;学生全时域的安全监管责任,让乡村教师在法制与理智之间苦苦支撑;社会无限放大的教育管理的主体责任,让乡村教师的职业操守面临巨大挑战和考验。乡村教师首先是人,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其国家身份是教师,担当传道授业解惑和为国育材的主体责任。身为教师,在这样一个极其内卷的时代,乡村教师万不敢做佛系的平庸教师,要极尽其能,终身学习和锻造,努力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
突破无法无天的教育窠臼
今天的教育乱象多来源于多方教育的责任缺失。束缚教育灵魂和学生创造潜能的正是危机四伏的严酷的教育大环境。整个社会对教育泛滥评价和失度苛责,让教师不得不权衡利弊得失而努力地明哲保身。这就需要全社会要营造一个能实事求是地尊重教育主体和教育规律的社会舆论氛围。让真正富有灵性和活力的教育最大程度的摆脱现实功利化束缚,使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个性,挖掘教育潜能。如今,大轰炸式的一波波课改,套板式的一筐筐范例,洋标签式的一条条理念。大多来源于那些闭关修炼闭门造车留洋专家,他们天天移花接木创造新名词新概念,整一些严重脱离教育实情的新理念新方法,绑架教育、鼓噪社会,将乡村教师弄得晕头转向,无所适从。我想:缺乏信任和缺失责任的教育永远是虚伪的教育。现今整个教育被功利化程式化。
试问:人的主体地位和责任何在?教师的创造潜能绝不在泛滥的量化评价。敢于松绑的宽松的育人环境才有可能造就天才式的育人机智,才能循序渐进地造就国之大材。纵观今天的农村教育,生源基础是功利性教育政策造成。教师不敢不能不愿不会管理学生大多来自于自上而下的高压线式的刚性束缚,教师被有形无形的规则捆住手脚,戴着镣铐跳舞,这是这个时代教育的最大笑话:一边是极尽所能为学生减负,一边是捆绑教师的无底线的延时服务;一边是教育部三令五申不准给学校、教师、学生排名;一边是乡村教师要在麻袋上绣花的精致教育,农村教师要顶着巨大风险压力,忍辱负重苦苦支撑。谁还敢大声疾呼,谁还愿突破规矩。教育公平乃成为固化阶层维护自我优越感的借口而已。高大上的课程标准让你头皮发麻,鱼龙混杂的教育信条让你无所适从。
回归教育本真,回归教育规律,全社会,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倡导构建民主宽松的育人环境,将教育主体权和教育人格权还给教师,解放教师的生命活力,给教师松绑,顺应人性发展,尊重教育现状,建立合理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让农村的基础教育变成真正有良知有灵魂的教育,这才真正符合教育的天道人道,让农村教育返璞归真,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