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仅有风蚀的残叶
文/梧闽
一个没有爱情的春节,
对于老年人
并沒有影響。
而那些超35妙龄…
犹如又下了一场大雪
青春不再,以三十五周岁为离团的界点,
共青的气息无了
共老的凫雁滿回塘…
想得太少,
便无法实现蜕变!
回到了故乡,
看看老房子,政府收购了
还剩下一座仿真
老亲戚间,
猪哥骂猴,猴骂猪哥
都是利益冲淡了亲情…
一个缺少爱情,丢了人情,乡下老家,
没有父母存在,
一切的一切,
都是风蚀的残叶…
北京大学哲学研究所原所长,哲学家周国平写过诗人海涅。老病时跪在维纳斯脚下,他不是在哭泣维纳斯失去双臂,或者自己终身爱情不幸…而是对人性的至爱至美,一种捉摸不定的失落…沒有人能永恒留住人间的一切美好!
这是一个关于海涅的故事,海涅是一位德国著名诗人,一位集唯美浪漫和观察人性丑恶的诗人,一位被爱情嘲弄的体无完肤的爱情诗人。了解他的故事后让我不禁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同时也为海涅的世界感到同情,同情是对别人最大的不尊重,可我依然为他的故事心疼。
1845年5月,他流亡巴黎,贫困,疾病让他有种即将溘然长逝的预感,于是他拖着艰难的步履来到卢浮宫去和她崇拜的爱情女神维纳斯告别。当走进巍峨的大厅,看见美丽的维纳斯雕像,他终于忍不住了,他的心像决堤的大海一样,泪水早已经泛滥。他躺在雕像的脚下仰望这个无臂的女神很久很久。自此他就瘫痪在床,八年后,离开世间。
海涅写过很多的爱情诗如《眼泪里蹦出的花朵》
你好像一朵花
这样温情,美丽,纯洁我凝视着你,在我的心中
不由涌起一阵悲切我觉得,我仿佛应该按住你的头顶祷告天主永远保你这样纯洁,美丽,温情。
在他拖着病重的身体来到维纳斯的面前,在维纳斯的脸上看到了爱与美的合体,他坚信自己的寻求是正确的,可是他已经51岁了,他累了,正当他快要倒下的时候他期望女神能够给予他帮助的时候他看到了女神没有双臂米罗的维纳斯在出土的时候就没有了双臂,所以海涅哭了,他为自己哭了,哭自己没能抓到凡间爱的精髓,是一直发现对方的美,而不是企图让对方的美永存。
失去的东西,往往成了美好的追忆,得来的东西,也常常无法把握。关于美,关于爱情,甚至人类的优良传统或文化精神。尔来离开老家梧桥,耸立在父母的老房子之前…我发现不是父母失去了我,而是我失去了父母铸造的灵魂…我变得似乎有市侩痞气,而且唯利是图,甚至斤斤计较…在老房子面前,我的步履沉重,甚至精神恍惚,坐下那一个瞬移,我哭泣了甚至泣不成聲,哭泣自己不仅失去童贞无邪、青春年華,还有纯朴正直、关爱互助或集体精神…我感覺骨頭有一股凄涼的风,慢慢穿越了整个心身…以至有孤独、无聊、痛苦的窒息感!
哎!梧桥那个老屋,
曾经有过父母,
还有父母的挚爱我,
父母在,我每周总是会回去的...
母亲的唠嗑,是一首诗;父亲的背影,是一幅画...
而后,父母一个接一个老了,老家就变成了故乡;老屋也成了故居.…这梧桥,还是不是原來的,我已經不知道所措,虽然逢年过节,大姐早早打了电话,堂兄弟们也纷紛发了微信,吩咐我回來吧!回去吧,乡村不远,乡愁却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思念...
在没有父母的老屋前,我也是一个过客!
作为第一代进城的农民弟子,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正在失去农耕时代的一些美好,比如集体精神,以前梧桥有4个角落也是4个生产队,各个角落的孩子总是各玩各的,'咱一队的孩子会读书',上一次回去,遇到老生产队长和木叔,他仍然如是讲。记得1980我考上中专时,生产队无现金,他就对我父親说:'我批准你,去生产队池塘网几条草鱼鲢鱼….改善一下生活。'这生产队集体池塘,是社员尝鲜吃腥的过大年春节期货…父親小心翼翼地网来2条草和2尾鲢鱼...
嘿嘿!有个‘集体'多好,尽管那时,邻里大伙都很穷…年年有鱼也是奢望呀!
去生产队网鱼,享受了'大锅饭'的集体财富,也让我知道了我是有集体的人.…四十多年过去了,随着'单干'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展开、以及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让我对'集体'的印象越來越模糊..老了,在城裡生活惯了,仅有'个体'颟頇活着,而不知道人类的精神,集体并不是坏的糯米飯吧,粘着饥荒的胃肠也许真不错呀!
八十年代后期,我由紫泥乡调到闽南古镇石码工作,偶尔借宿同事的家,有一件事让我感到很伤感...他的四个亲兄弟,住在同一个竹蒿厝,见面相见却不相似,甚至语气中还说'老死都不相往来…'这让我非常不理解,后来才知道为了分父母的房间财产谈不拢,大吵一场,甚至上了调解法庭...这是离开农村,进城后对我精神的'当头一棒',叹啥氣呢?城里人,已經没有亲情了,这不似老家那里的况味,孩子可以到邻居蹭饭,兄弟姐妹婚嫁前,就是一个真正的家,没有啥'私房钱'呀呀呀,可能本來就穷的叮當响...但是亲情非常浓,你兄我弟,姐们娘亲..
现在好了,'独生子女这一代人成家立业了…不管怎麼了,家裡的穷与富都是一个人承接了,不存着因為上代的财产分割等继承矛盾,问题是这代人基本上生活在独生子女的小家庭',从来没有'七大姑或八大姨的大家庭生活经历,最后多是由两个'独生的人要揍合一起,进入新时代的生活,我总是感覺忐忑不安的,能象小时候兄弟姐妹一样互相承让吗?别说一件衣服从大到小依次穿下来…这还不要紧…对父母可能有当然感,都当然了,对孩子当然给吃当然给穿,给车买房,筹婚带娃等等,一切都是应該的话,就不存在需要感恩'了…这是我老了,入城N年以后的恐惧吧,虽然症状还是没有来,但是回一趟老家,看看老屋,作为过客,不禁陷入一种精神的失落,道德的褪色…不忘初心,留住乡愁吧!
郑亚水,笔名梧闽,出生于漳州东郊梧桥村毕业于漳州农机校和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文学与艺术联谊会副会长。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
作品《<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赛“二等奖”;《禅意 太武凡木》荣获全国第八届新年新作征文“一等奖”;2022年11月,《空中并不是“无色”》荣获第二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 金奖;2023年3月,《走在后港古街》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 一等奖、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集“特等奖”,并入编《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集》(2024年卷);《梦一回太武夫人》荣获第二届中国最美散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梦里百花 正盛开》荣获2024年“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一等奖”;2023年被中国散文网聘任为“中国散文网专栏作家”;
本书《日出紫云》,历时15年,从1033篇在线网絡文学中,精选500余篇上线《北京头条》+《今日头条》联袂展播,再从中筛選200余篇,结集40万字散文专著,作为20万字《月泊龙江》(海峡出版社)姐妹册,谢謝亲的您,一路鼓勵、点赞、补台、转发、并参与本书编审校对出版发行过程!谨以此文表达知恩谢意!本书精品有国家级征文'二等奖'以上22篇、每篇全国读者超过5万人次。欢迎惠购收藏流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