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赠予我的
安徽卫艾云
世界赠予我什么了?
一首王菲的歌,成为了今年的春晚热议话题之一。
世界赠予我的,好的、坏的,就妥妥地稳稳地接住。
去做一个本身就很好的人。
很多年前,我非常反感的是冬天时怒放的梅花,尤其是那金灿灿的腊梅。小区里却有有很多傲立枝头的它们,我对它们憎恶至极的同时又是无可奈何,甚至到了讨厌过冬天的程度。不管世人怎么吹捧它多么地坚强、多么地不畏严寒,我都无感。
可是后来,我却又偏偏喜欢上了腊梅,只要小区里的腊梅一开,我就要拽着丫头去拍照,再捡一点落下的花骨朵儿,回家放在木盘里。你看,人就是这么善变。陆凯的“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比诗人本人出名的多,你能想象到诗人朋友收到信件里夹着的腊梅花是多么地高兴吗?那时一份惦记,更是一份喜悦。
它们赠予了我变化。
回想起,自己刚上班第一个月,就被校长“抓”去上公开课的情形。面对陌生的学科、陌生的学生、陌生的考官,我肯定是紧张的不要不要的。但是,身边领导和同事,尤其是学校里的老教师,一遍又一遍地帮我改词、改手势,天天陪着我这个小鬼磨课。正是因为他们对我的无限的包容和信任,让我的教师之路充满了灿烂。
他们赠予了我光亮。
春天时,因为各种巧合参加了舒城的文旅推介官比赛,作为一名大龄选手,我已经很久不站在舞台了。设备没有,就用自己的手机拍素材,没有画面,就从往年的活动资料里找替补。推介的串词,是我中午吃完饭准备下楼去溜达时,临时蹦跶出来的。我怕忘记了,赶紧找支笔写出来的。因为过了这个点,我绝对是会忘掉这临时蹦出来的句子,我太了解我这笨拙的记性了。我也不知道别的选手的准备情况,就抱着一种“我已经参与了”的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松弛去参加了比赛。考虑到开车去,穿旗袍不方便,旗袍也是妥妥地被我抛弃。一到比赛现场,我就知道自己的“含金量”是多么地不纯正了。其他选手的实力,还没上场就把我给秒杀了。比赛前一天才合词的我,心是多么地“坦荡荡”。好在自己的脸皮长度够长,我镇定自若地稳定发挥自己。没有惊喜,没有失落,我看到了同仁的实力。
他们赠予了我差别。
去年暑假时,一帮大学生来我们这开展研学。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他们,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上,泛着对未来的憧憬。我向他们介绍舒城的非遗项目、向他们诉说我们工作的点点滴滴,向他们分享非遗传承人的匠心……他们认真地和我分享他们研学的策划到落实的过程。和我分享研学路上,买不到车票、没有饭吃时,我们舒城人友好地帮助他们。和我分享,苏成军老师多么有耐心地手把手教他们做竹编工艺品……后来,有位同学发给我一大组照片,他们把我们的非遗项目舒席带到了他们的社区课堂。学生们说我眼里有光,感谢他们让我有了“游龙舒 探非遗”的美好经历。
他们赠予了我双向的奔赴。
所以,世界赠予我的,都是生命的馈赠。
无论是变化还是判断,都继续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去感受去接住这世界赠予的。

作者简介:卫艾云,群众文化工作者,作品发表于多家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