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读报《泉城晨话》第369期
杨延斌
读着《齐鲁少年》报,忽然想对孩子们的家长说:就这份报纸的知识面如此丰富多彩而言,如果能让孩子从一年级读报,一直读到上初中,孩子的知识储存可不是一星半点,一定会成为小博学家。这份报纸博采了各科常识,你就是买一部或者几部大书,也不会容纳如此广泛的知识。
我把《齐鲁少年》寒假合刊翻到第13版,醒目的《标点符号“查户口”》就吸引住了我。看那精短导读说得多好:一句话,需要前后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才能准确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否则就容易出现歧义。例如清代诗人赵恬养的一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就有7种解释方法。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标点符号成了现代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我国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了,其中部分沿用至今。而现代汉语使用的标点,还有不少源自西方。常见标点背后,都有什么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翻一翻标点们的“档案”吧。
我理解标点,就是人与人说话的声调标识,有句常话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如果在文章中使用标点不准确,就相当于一个人说话的腔调不中听。一个小学生,要是跟着《齐鲁少年》走下去,从小就把标点符号掌握到娴熟,将来写文章一定是语言高手。
一首多么好听的音乐,也得由音符家族中每一个音符组成,而任何一个音符错了位,都能把一手好曲子变成垃圾。标点符号家族的规矩更加严格,要是该逗不逗、该顿你却句,就会改变一句话的意境。所以,学会准确使用标点符号,就是学会准确地用语言表达心声。这不,《齐鲁少年》寒假合刊来给《标点符号“查户口”》了。以下标点符号,各个脾气性格都不同,要看得懂,用得准。
摘录《齐鲁少年》报片段如下:
句号。籍贯,中国。句号是中文最早出现的标点,在宋元明清的古书中,很容易见到它:跟今天一模一样的小圆圈,标在句尾。但唐宋以前,常用句号不是小圈,而是“〈”形折线,这一形式可以追溯到商周。古人用这个符号划分文段,每一段称为“一勾”,后来便写成“一句”。因为“句”出于“勾”,这两字的古音也相通,苟、枸、狗等形声字,都以“句”为声旁,但音节都是“gou”。
逗号、顿号。籍贯,中国。今天我们用的逗号也是本土产物,最早出现在秦汉,用来标记段落内诵读停顿之处,称为“读(dòu)”,后来写成同音的“逗”。句号和逗号合称“句读(dòu)”,是中国最经典的传统标点。
古书中的早期逗号,造型跟今天的“顿号”一样。白话文产生后,中文的长句变多,于是又细分了句内停顿的长短区别,把逗号细化为顿号和逗号:表示短停顿的顿号,仍是上尖下圆;表示略长停顿的逗号,则改变顿笔方向,上圆下尖。
感叹号。籍贯,欧洲。古代中文的语气,是通过一些语气助词来表达的,没有用标点表示惊叹或疑问的传统。今天中文里的感叹号和问号,都是纯外来户。
叹号是一个单词的变形:中世纪欧洲的书籍靠手抄传播,抄写者抄到激动处,会在句尾标上拉丁语io(意为“欢呼”),以表惊喜之情。后来两个字母逐渐合写成上下结构,变成了感叹号“i”和“!”。汉语和英语如今都只使用“!”。
省略号。籍贯,中外混血。如今中文标准省略号是六个实心圆点,这是向西方标点借鉴的结果:英语省略号是三个点,近代被借入中文,可能为防止竖排时与冒号混淆,于是改成了六个点。今天在网络上,人们常常图省事地只打半截,用三个点也能充分表达省略之意。省略号古已有之,在唐宋时期的抄本中,就有四点连写的省略号。但当时也有用三、四个连点表示“删除文字”的用法,“点点点”到底是意犹未尽,还是果断清除,还得根据上下句语境判断。
问号。籍贯,欧洲。主流说法:一说其最早是一个向右扬起的波浪线,表示疑问句尾的语调上升,后来波浪线变形成“?”;另一说源自拉丁语单词qustio(意为“问题”)的缩写 Qo,后来两个字母 VW-1合写成问号。
冒号。籍贯,欧洲。今天通用的冒号,与著名的文艺复兴有关。早期欧洲文字也会用打点的方式来标记停顿,有时把两个圆点叠起来,表示长停顿。文艺复兴后,戏剧在欧洲大流行,为方便演员阅读剧本,“长停顿号”被拿来隔开角色名和台词,便成了最初的冒号。18世纪以后,表示说话或说明的冒号终于稳定成形,通行欧洲,又在白话文运动中被中文吸纳。
引号、书名号,别名,专名号。籍贯,欧洲。翻阅竖排古籍,会发现书名、人名、地名的文字旁边,往往划有竖线。这些竖线就是中文的“专名号”,此外,古人也常用各种括号来当专名号。
欧洲语言普遍用斜体字母表示书名、地名,并不需要专名符号。但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抄写员,发明了一种用双曲线表示强调符号,后被用来标注引用内容,就成了“引号”。这种双曲线有圆润和折角两种写法,分化成了英语、汉语的引号“”和法语、俄语的引号《 》。新中国的简体汉字体系,又将俄语引号再次引入中文,当作书名号使用。
包括我在内,经常错用标点。而使用标点符号不准确,相当于说话不恰当。所以学好标点符号不仅仅是孩子们的事。
乙巳年正月初二2025年1月30日于济南




作者简介:杨延斌,笔名水务。《都市头条·济南头条》首位特约专栏作家。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