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奏响生命的合弦》组诗
作者/周业明
分诵/
一、
时代,那伟大的出卷者,
悄然铺展命题的纸张。
我们啊,作为答卷之人,
静立在历史的考场中央。
人民,是雄伟的阅卷者,
目光恰似星子熠熠生光,
审视着每一份答案的走向。
人民,乃至高的裁决者,
宛如巍峨的山峰,
耸峙于我们党工作的上方。
那最终的评判啊,
仿若雷霆或雨露,
裁定一切的意义与重量。
新时代的赶考路悠远漫长,
我们将人民捧于心灵的最顶端。
从人民的视角出发,
恰似顺着河流找寻大海的方向,
精准把握答题的关键之处。
群众路线,那是党的生命线,
在新时代闪耀着永恒的银光。
我们奋勇担当,仿若勇士拔剑,
实干笃行,宛如耕者精心犁田。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才会在奋斗中不断延展。
努力啊,去创造崭新的业绩,
不负革命先辈热血的期望。
像星辰无愧于浩瀚的历史天空,
亦不负人民那宽广的胸怀,
交出一份令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二,
思想,行动的先导,
宛如灯塔,穿透雾霭的纱帐。
那执政、用权、谋利的根本,
似星子,在夜空精准导航。
头脑清醒,
仿若静谧深湖,
幽蓝的澄澈,映照世间万象。
立场坚定,
恰似古樟扎根大地,
根脉,在土壤深处紧紧盘张。
脱贫攻坚战场,
“一个都不能少”的呐喊,
如雷贯耳,似汹涌浪涛撞击礁岩,
那声音,在山谷间无限回荡,
是对人民尊严的坚决捍卫,
是公平正义在每一个角落的伸张。
乡村振兴的战略画卷,
要让生活向着更高的屋梁攀升,
像飞鸟向着暖阳振翅翱翔,
描绘的是人民幸福的模样,
是古老乡村焕发新生的梦想。
政务改革,“最多跑一次”,
仿若春风轻拂繁花的门扉,
那扇门后的世界瞬间明亮,
这是服务意识的深刻觉醒,
是对繁琐官僚体制的有力冲撞。
基层治理,打通最后一公里,
似溪流冲决最后一道石障,
向着广袤田野畅快奔淌,
意味着关怀抵达每一个心房,
是政府与民众间的无缝接壤。
无论何时,无论何事,
人民啊,是我们工作的原点,
像树根深扎泥土的安然,
也是归乡的方向,
似远游者心中永恒的港湾。
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如同捧起生命的圣杯,
把他们供奉在心中最神圣的地方。
为民初心使命,
在时代浪潮里坚守,
像灯塔在风雨飘摇中永不迷航。
人民利益,
最高的价值峰峦,
矗立在心灵视野的最远方,
那是衡量一切的永恒标尺。
造福人民,
最大政绩的光环,
闪耀在灵魂深处最明亮的地方,
这是历史赋予的神圣担当。
人民的“心上事”,
我们自己的“上心事”,
如同并蒂花朵在心田绚烂绽放,
那娇艳的色彩晕染了整个心房,
这色彩,是党性与民心的交融交响。
三、
与人民肩并肩站定同一战线,
思绪开始舞动,如蝶蹁跹。
百年风雨啊,
那是岁月长河的奔涌向前。
党,一叶扁舟,
始终环绕人民需求的漩涡打转。
顺应人民期盼的声声召唤
这些人民期盼的引力波,
恰似藤萝向着树干奋力攀援,
那是灵魂对灵魂的相挽,
生命与生命的依伴,
是信念的紧紧相牵,
革命、建设、改革的宏伟叙事,
像一部部厚重的典籍在岁月里沉淀。
人民从站立到富裕再到刚健,
像花朵绽放在岁月的枝蔓。
历史的飞跃,壮丽画卷舒展,
新的起点,在时间的此岸召唤。
“四下基层”的作风优良,
像蜜蜂穿梭于繁花的花丛间。
问计问需,探寻人民心中的期盼,
似考古学家挖掘古老文明的渊源。
新时代人民心中的新焦点,
如同浩渺星空中最亮的星盏。
接受人民批评监督,
群众意见是精准的度量标尺长短。
人民拥护、赞成、高兴、答应,
这是工作得失的最高评判。
从站起走向富足再迈向刚健,
人民宛如繁花盛开在时光的锦缎。
历史的跃升,是一幅雄浑长卷,
新的开端,静立在岁月的边缘。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秉持“四下基层”的赤诚理念,
仿若候鸟穿梭于季节的变换。
探问需求,叩问期盼,
如同探险家探寻未知的宝藏深湾,
挖掘人民心中那崭新的地平线。
锁定新时代人民心中的热切焦点,
仿佛在无垠星图里寻觅最璀璨的天渊。
接纳人民的批评监督,
群众意见恰似明镜高悬的慧眼。
人民拥护、赞成、高兴、答应,
那是衡量工作成败的神圣罗盘。
党与人民的联系,
血肉相连,紧密无间。
仿若树根扎入大地的心田,
每一寸延伸都是力量的交换,
每一丝脉络都是信任的绵延不断。
四、
幸福,世界最大的那一份,
似星子在夜空编织梦的罗网。
那梦啊,是为人民幸福的炽热渴望,
在灵魂深处烈烈燃烧。
人民至上,
是深邃宇宙无垠的宽广。
星辰般的民众,
被宏大的爱温柔地裹藏。
像涓涓细流,
淌过大地每一寸肌肤的柔肠。
实事桩桩,
奏响生活的交响乐章。
行动的自觉,
骏马闻见远方长调的奔放。
使命的召唤,
声声入耳,震颤心房。
紧盯着人民反映强烈的问题,
痛点、堵点、焦点,
暗夜中的礁石冷峻地守望。
这战斗的堡垒,时代发展的焦点,
勇者无畏地撞破阻挡。
较真碰硬,
勇士冲向荆棘丛林的无畏闯荡。
每一根刺,
既是挑战也是荣耀的勋章。
疏解痛点,
如同疏通经络让生命舒畅。
打通堵点,
仿佛掘开河道让水流欢畅奔放。
打破惯性思维的囚笼,
挣脱黑暗枷锁的力量在生长。
紧跟时代快节奏的鼓点,
舞者在时代浪潮里自在翱翔。
寻求创新解决问题的路径,
探险家在未知沙漠寻找希望的绿洲。
每一个策略,每一个焦点,
都是生命源泉的清澈溪流。
精准施策,务求实效,
汗水浇灌希望的土壤。
汗珠似珍珠落入泥土,
人民幸福指数如春笋节节向上昂扬。
真抓实干里,
人民生活似春花绽放。
红的热情似火,
粉的温柔若霞,
白的纯净像雪,
幸福的色彩在天地间绚烂铺张。
路远,行则必至,
候鸟无论多远的迁徙都不会迷失方向。
事难,做则必成,
愚公移山,信念能把高山平荡。
党啊,
来自人民的怀抱,
为人民而生,像种子眷恋大地的滋养。
因人民而兴,似大树依靠土壤的肥沃滋养。
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发展为了人民,
船帆永远为港湾守望。
依靠人民,
星辰凭借夜空的光芒闪亮。
成果由人民共享,
万千溪流汇聚成浩瀚海洋。
民心所向的力量,
向着中国梦的彼岸扬帆远航。
那是历史赋予的使命担当,
是为民造福永恒的乐章奏响。
以下是对这首组诗的评论:
一、主题与思想深度
紧扣“为人民服务”核心
整首组诗紧紧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核心主题展开。从强调人民是答卷者、阅卷者和裁决者,到阐述党和人民在各项工作中的关系,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务改革等多方面的联系,深刻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诗中不断提及人民的主体地位,将对人民的重视贯穿于党工作的各个环节,从思想引领到实际行动,全方位地表达了对人民至上理念的深刻理解。
时代性与使命感的融合
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诗中融入了新时代的诸多元素,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最多跑一次”政务改革等。这些元素的运用不仅体现了当下的时代特征,也表明在新时代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路径。
强烈的使命感贯穿始终,无论是党员干部奋勇担当实干笃行,还是积极回应人民的期盼、接受人民监督等内容,都传达出一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意识。
二、艺术表现手法
意象的运用
运用了大量生动而富有内涵的意象。例如将人民比作雄伟的阅卷者、巍峨的山峰,形象地表现出人民在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把思想比作灯塔,穿透雾霭,明确了思想在行动中的引领作用。
还有用星辰、繁花、涓涓细流等意象来描绘人民的美好、幸福以及党和人民关系的紧密,这些意象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排比与反复手法的运用
排比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气势。如“我们奋勇担当,仿若勇士拔剑,实干笃行,宛如耕者精心犁田”等句子,通过排比使表达更加有力。
诗中也有适当的反复,如多次强调人民的重要性,从不同角度进行反复阐述,加深了读者对主题的理解和印象。
三、结构布局
层次分明
组诗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相对独立的主题但又紧密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整体主题。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党和人民在时代考场中的关系;第二部分阐述思想引领下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工作体现;第三部分讲述党和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的紧密联系;第四部分聚焦于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实践与决心。
逻辑连贯
各部分之间逻辑连贯,从关系的阐述到具体工作的体现,再到历史角度的联系,最后归结到为人民创造幸福这一目标上,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地表达主题思想。
总体而言,这首组诗是一首优秀的政治抒情诗,它以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艺术手法和严谨的结构布局,奏响了为人民服务的生命合弦,对弘扬党的宗旨、展现新时代党群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简介
周业明:北京市人,原籍山东。汉族,党员,公务员。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北京中南海工作多年。糸作家联盟会员,世界文学艺术界签约作家,《北京精短文学》、《诗与大地》等文学平台顾问,自80年代起,创作散文、小说、歌词、诗歌等若干篇(首)。作品多次在全国全军获奖立功。曾主管编写《华夏风云录》丛书,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