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鸳鸯节点滴印象
文/ 毋东汉
正月初二是年轻夫妇相携同路出门,去男方丈母娘家和女方娘家拜年的日子,所以路上一对一对又一对的男女。或男的骑自行车,衣架上坐着他媳妇,或女的歪着腰挎着馍笼子,丈夫的脖子上骑个娃,跟在后边五马长枪地卖嘴。还有的两口子并肩走着嘴不停点,男的讲有趣往事逗媳妇乐,女的评论肉包子馍皮的黑白和点心的档次。还有小孩子跟着两个大人,边跑边数着压岁钱或粗大的雷子炮。男男女女,红红绿绿,来来往往,过来过去,田间路窄,让路时被迫踩苗超越或互换位置。人们把这种盛况称为鸳鸯节。

长安西部如子午一带,这天,还有“迎新女婿”的习俗。村里一伙年轻人敲锣打鼓,把头一年回娘家拜年的出嫁姑娘和新姑爷迎进村,陪送至终点——她娘家街门口,平添了一道风景线和一派热闹气象。
我的丈母娘家在相距约二里外的邻村白家湾,据说是因为我小时吃饭筷子捉得短,所以媳妇娘家路不远。庆幸的是我把碗刮得很净,不遗一粒米,所以呀,我的妻子脸上没有雀斑和麻子。我的鸳鸯节也很有回忆的必要,真地有话可说。
路虽不远,也不能忘了牵红线的人。媒人是本队牛犊哥他姐,名叫刘崇香,我叫“崇香姐”。崇香姐说媒,就近取“才”,她介绍她婆家对门的姑娘白彩兰,给她娘家乡邻的我,是她熬娘家兼顾的业余劳作。
订婚、结婚的过程从略,否则脱题,只说“鸳鸯节”。我那年二十一岁,很幼稚,把妻子当作亲密玩伴,把她当作上帝赠给我的礼物。她是我的。我给她随心所欲地改名字,就是把“彩兰”改为“彩岚”,並刻成书画家才用的大印章。没想到她当真当私人印章用,认可了新名。她二十五岁那年,我给她起名:“白荷”。参照日本山本五十六,称她“白荷二十五”,她问:“我白活了二十五?”我说:“不能写别字、加字!”这是后话。她帮我窝钓钩,和我一起糊风筝……扯远了,还回到“鸳鸯节”说吧!我俩当时也效仿鸳鸯呢。
我的妻文静、端庄,俊俏、大方,她花枝招展地扭着腰走在我前头娇喘。她提的笼子是给崇香姐家的礼物,轻重与我提的笼子相当。
丈母娘家在路东高坎上,我刚进门,岳母就把我笼子接住,岳父就提电壶拿茶碗倒水泡茶,弟弟妹妹们老远看着我微笑。回头看,我的妻不见了,估计是到路对面崇香姐家去了。
我有点小紧张。把笼子给岳母后,我就来到堂屋神桌子前。我从从容容抽了五根香,香头对齐,在烛焰上点燃,摇灭火苗,一根一根地插进了香炉沙中,后退一步,恭手作揖;与此同时,叫声“大”,叫声“妈”,先跪左腿,后跪右腿,双手撑地,磕了三个头。头一个是给“白氏三代祖宗”的,其余两个是给岳父、岳母的。这就是拜年的内涵。这时,有串门的乡党开玩笑说:“你再磕一个头么,还有……”我没理他,笑着,爬起来,作揖。——没上他的当;因为,我是白家大女婿。
吃饭时,岳父竟给我倒酒。我赶紧站起来双手接杯,但没喝。先给岳父敬一杯,然后自已喝酒干杯。我不敢多说话,基本上像“答记者问”,明白“言多必有差”。彩岚笑我太拘谨。岳母端起菜碟,往我碗里拨炒鸡蛋,我不知说什么好。心里想起民谣:“丈母娘,疼女婿,恨不得杀个老母鸡。”我联想到杀了老母鸡,鸡蛋还得花钱买,没忍住笑了。彩岚以为我笑拨到碗里的菜多,笑我真像个瓜女婿。我受宠若惊,更加谨慎,油然想到《瓜女婿的故事》。
故事中的瓜女婿去丈母娘家拜年,媳妇事前叮咛,要求他尽量少说话,言多必有差。他在丈母娘家强忍着不说话。临走时,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哑巴,准备只说一句话,就问岳父:“爸,您见过老虎没有?”岳父以为女婿见过老虎,就反问他道:“我没见过,你见过吗?”瓜女婿说:“我也没见过。您给我腾笼子,天色不早了,我回家去呀!”岳父莫名其妙。
我,宁肯跟故事中的瓜女婿距离是零,也不敢轻易随意,说框外闲话。
吃过饭,岳母忙着收拾碗筷,岳父不知忙什么去了。吃饭时聊过了家常,此刻,该是我饭后散步的时候了。我领着年龄最小的妻妹乃娣去崇香姐家串个门。我牵着乃娣妹的小手,来到高坎下,过了小路,到了崇香姐她婆家的门口,她婆家院里很空,估计是送客去了罢?崇香姐她婆婆在家,是一位慈祥的白发老妪,她眼神很差,又不抬头看,瞅见我和孩子,就说:“饭,早都吃过了!没啥给,改一家去!”她老人家把我和孩子当了乞丐了。也难怪,我穿的米黄色裤子显旧,双膝对称的大补钉颜色有点深。乃娣穿的衣裳是她姐姐穿过褪下来的,也不怎么新。
我把“遭遇逐客令”给岳母倾诉,岳母笑了笑说:“喔人老了就没神了,她把你没认得!”我指着乃娣说道:“她家对门的娃,她也认不得?”岳母又笑了。
我又去看望斜对门住的同学石万乾,他曾经是我们的班长,是长跑健将和蓝球勇士,曾在班会上表演快板《娶了媳妇忘了娘》赢得掌声。这时,老远有半大的孩子冲着我喊:“cai Ⅰαn nu xu!cαⅰ Ⅰαn nU ⅹu !”我,从此有了这新奇的称谓,他们竟敢这样喊,必定是彩岚的同辈同伴;甚至辈分高于她,也未可知。我只能装作听不见,不敢应声或计较。石万乾见了我很兴奋,把我领到他家,天南地北苕谝。我俩说起离校后情景,感慨万千。
比起长安西片的鸳鸯节,这里比较静怡,我在这里受到特别优待,心情愉悦,除了吃饭,就是玩耍。环境温馨,气氛和谐,野孩乱喊无妨。
……
人生须臾,六十年弹指而过。“泰山倒坍”,岳母仙逝,贤妻先于我离开凡尘已十年。如今,我的生活由娃安排,可谓家庭养老院。
如今的鸳鸯节怎么过?
不甘服老的我,为了驱寂寞,防脑梗,顺变包了两个“二奶”:一个名字叫“文学”,一个名字叫“文史”。“文”氏姊妹姣好,陪伴我游览名胜古迹,考察红色地标,养了不少“诗生子”。他们官名叫小说、诗歌、散文,乳名叫儿歌、童谣、寓言故事及文史资料;虽然笨拙、丑陋、幼稚,却很少有铜臭、脂粉气味,也没有老人味。例如今天这个篇什,就是今年鸳鸯节出世的……
2024-2-11-于樵仙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