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华夏年节感怀
作者:陶大荣
一、除夕
——甲辰除夕日感
1
中华节日最高期,
除夕初一过年节。
无论晴雨与凌冻,
万里迢迢归家聚。
门上新福换旧福,
合家老幼换新衣。
夕下炮竹声声隆,
祭祀作揖合家喜。
2
华夏岁岁有除夕,
即是新历换旧历。
黄河长江涛声旧,
炎黄子孙家家聚。
子时烟花爆竹闹,
一秒之际是初一。
世人此时添新岁,
小童老翁各岁月。
祝华夏年节,家家快乐!
2025年1月28日(甲辰腊月廿九,除夕)于开阳东宝龙寨
二、春节
——乙巳中华春节之感怀
1. 贺春节
——贺中华春节——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感
雄鸡高歌众鸟语,
昨夜除夕今春节。
华夏鞭炮崔人心,
新年新春加新禧。
金梅青竹迎春晖,
张灯结彩庆初一。
中华春节靓世人,
人类非遗世界喜。
2. 初一咏
——中华乙巳年初一之感
甲辰去,乙巳祥,
新年新一新气象。
青龙藏,木蛇露,
九州处处和祥靓。
导弹飞,苍天痛,
黑海加沙尽悲伤。
鞭炮响,崔春临,
祖国和平家兴旺。
注:木蛇即青蛇。
祝中华春节,人人快乐!户户合欢!
2025年1月29日(乙巳正月初一,春节)于开阳东宝龙寨
注:过年,即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俗称“年节”,是农历新年,标志着农历年的开始,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小年祭灶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四(大年)十五(元宵节)结束,其中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期。
中华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是一种原始的宗教仪式,人们会在年初之际举行祭祀活动,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
2024年,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进一步彰显了其在全球文化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