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说蛇
申卫华
龙去蛇来,过了甲辰年便是乙巳岁。日前,中央电视台浓重推出,蛇年春晚“巳巳(事事)如意、生生不息”的吉祥语。一句迎接蛇年的祝福,则代表了十四亿人民的最好夙愿,也给属相老六之蛇,添加了美好的印象。
说起蛇,在以往人们的印象中,总缺少点精神?如龙的大气,虎的威猛,牛的踏实,猴的机灵,兔的温柔等。在汉语的词典中,贬低它的说词不胜枚举:如蛇蝎心肠,比喻做人恶惯歹毒;虎头蛇尾,比喻做活敷衍了事;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在世贪得无厌等。
有一则“画蛇添足”的成语,曾被古人作为故事,笑谈了两千多年。不过,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末,在陕西省华阴县郭家村,还真发现了两条长足的蛇。大的1.3米,青灰的颜色,腹部长着一对一对足,每对足长有10多个光爪。小的80厘米,与大蛇基本相似,被收藏在华阴农科所。也不知如今是否健在。
总之,在认知中的蛇印象欠佳,这也许同宋代文人柳宗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捕蛇者说》,让人们产生了许多误区。柳古人借蛇的毒性,隐喻批判当时社会的横征暴敛,让蛇戴上了莫须有的罪名。再说文学作品《白蛇传》中的蛇仙,虽然描写的漂亮多情、善解人意,但许仙一见原形,立马魂飞魄散。其实,蛇作为一种生物,既有它危险的毒性,更有被人类充分利用的价值。
我国属于一个多蛇的国家。如在大连市西北的25海里处,有一个知名的小岛——叫蛇岛。岛上生活着大约10万条各种各样的蛇。由于蛇是岛的主人,地上游动的,树上缠绕的,石头盘旋的均为蛇。据说蛇岛的蛇以蝮蛇为主,其毒性很强,一克毒液可毒死一千只兔子。但蛇毒是极为珍贵的中药资源,可治疗多种疾病。为变毒为宝,大连市早就建成了我国第一家蛇毒医院。
也许中国人对蛇不怎么待见,但在国外许多国家,确将蛇们奉为祥物。意大利的哥酉洛号称蛇城,城里的男女老幼都会摆弄蛇。有人以贩蛇为生,儿童玩具是蛇,礼尚往来赠蛇,看门护院用蛇,饭菜中也有蛇的加入。每年还有所谓蛇节,家家户户放出蛇来,以示庆祝。
埃及的首都开罗市郊,有一叫阿布拉瓦土的小村,生长着无数的各种蛇。村民们爱蛇如命,人蛇共居一室。村民以养蛇数量多为富贵和骄傲,尤其是女人们,喜欢将蛇缠绕在手臂上,当着美丽的装饰品。小村上的人,还用蛇皮制成乐器,用于逗孩子开心。
在喀麦隆的西部,有青年女子,喜欢用“银枪蛇”做耳环。这种蛇细小美观,呈银白色,并有回形花纹,妇女们把它的毒牙拔掉,扎成小圈,用线系在耳环上。一条活蛇倒垂在耳朵上,时而昂头,时而吐出火红的色头,不仅让欣赏者惊叹不已,更让自己美观而逗趣。
在英国的爱尔兰地区,生长着许多冰蛇。每到严冬的季节,人们把数十条冻的笔直的冰蛇,串编成门帘作为装饰品,老人外出还会将冰蛇,当着自己的手杖。待到冬去春来的时光,冰蛇便苏醒过来,不辞而别。
外国人爱蛇,有例可举。至于中国人爱蛇,大多为奔着口福而去。都说广东人,是吃蛇的典范,此话一点也毫不夸张。因为蛇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铁、维生素等,在粤菜中属于上等的菜肴。据闻,广东的老招牌“蛇王满”烹饪大师们,用蛇能做出80道蛇味大餐。
当兵那会儿,曾有一位老班长,来自于皖西的大别山腹地。老班长的嗜好有点特别,喜欢生食蛇胆。当我好奇的问之:吃蛇胆是否能吃出胆量来,他予以了否定。他说:蛇胆是一中药,有祛风镇惊、化痰止咳、凉肝明目,以及解毒之功效,但万不可随便服用。有道是:蛇年说大蛇,龙年去不舍。巳巳皆如意,生生无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