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张忠信
【编者按】清华大学70多岁的校长为什么每年要回老家给他妈妈磕头?全国弘扬孝道文化的大德老师吕明晰先生如是说:敬天敬地敬双亲,是天道,顺道者昌,逆道者亡。只有会爱他的父母的人,才能爱天下的百姓、爱他的国家。过大年了,你会跪天跪地跪父母吗?
在当下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孝道文化的承袭与发扬不仅关乎个人品德的修养,更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基石。孝道,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经千年的沉淀与洗礼,依然熠熠生辉,其深远的意义与价值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关键。譬如,那位在清华大学担任校长之职、年逾古稀的智者,每年岁末年初,无论公务多么繁忙,都会踏上归乡之路,向年迈的母亲行跪拜之礼。这一举动,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孝道文化的深刻诠释,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吕明晰先生曾言:“敬天敬地敬双亲,循此天道,方能昌盛;悖之,则衰。”这句话精准地揭示了孝道的本质及其对社会的重要性。敬天敬地,是古人对自然与宇宙的敬畏,而敬双亲,则是对生命之源、养育之恩的感激与尊重。这种敬畏与尊重,是人性中最纯粹、最质朴的情感表达,是维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纽带。
一个心怀对父母敬爱的人,其内心深处定藏着深沉的爱与纯良。这种爱,不仅仅是血缘关系的维系,更是对生命本质的认知与尊重。因为对双亲的爱,乃一切爱的滥觞。它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爱的海洋,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引导我们走向更加宽广的人生道路。唯有自心底由衷地敬爱父母,我们方能将这份爱播撒至芸芸众生,进而升华为对国家的深情与忠贞。这种爱,超越了个人情感的范畴,成为了一种社会责任与担当。
然而,在当下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孝道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年轻人背井离乡,为了生活与梦想在异乡奋斗。他们或许因为工作的繁忙、生活的压力,而忽略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甚至忘记了那个曾经给予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人的伟大身影。这种现象,无疑是对孝道文化的漠视与遗忘,值得我们深思。
岁末年初之时,人们更应自省,是否能效仿古人,以跪拜之礼敬天地、敬父母?这绝非一种空洞的形式,而是内心对天地、对父母敬畏与感激之情的自然流露。当我们双膝跪地,那一刻,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与古人产生了心灵的共鸣。我们是在向赋予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人的父母致以最深的敬意,感谢他们给予我们生命,教会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亦是在向滋养万物的天地表达我们的崇敬,感谢大自然的恩赐,让我们得以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然而,孝道的传承并不仅仅局限于形式上的表达。在这个步履匆匆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将孝道转化为实际行动,从细微之处着手,关爱父母,传承孝道。这不仅仅是对父母物质上的供养与生活上的照料,更是对他们精神上的慰藉与陪伴。我们可以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回家看望父母,与他们共度欢乐时光;我们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经常与父母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与生活需求;我们还可以在父母需要我们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给予他们最坚实的依靠。
同时,孝道的传承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实行弹性工作制度,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陪伴父母的时间;学校可以加强孝道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与价值观念;媒体可以积极宣传孝道文化的先进典型,营造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让孝道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继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此外,孝道的传承还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方式与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家庭微信群、视频聊天室等,让家人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我们还可以尝试一些新的陪伴方式,如一起在线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等,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关爱与陪伴。这些新的方式与方法,不仅可以让孝道文化的传承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让年轻人在忙碌的工作与生活中找到平衡,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双重提升。
总之,孝道文化的承袭与发扬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应该从内心深处尊重与感激父母,将孝道转化为实际行动,从细微之处着手关爱他们。同时,我们还需要借助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及科技的创新力量,让孝道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都市眼光北京实时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