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耕耘者的春天(2)
作者/庸之
第二章
4
晚上十点多正当大家吵闹正欢的时候,忽然院内哭声大作,“爸爸、爸爸!”地哭着喊着吼着,撕心裂肺、肝肠寸断。说是大儿子和岁儿子从银川回来了。“妈妈、我爸爸咋死的?妈呀——”娘儿仨抱头痛苦,撕心裂肺地哭声只有最亲的亲人才能读得懂,也只有最亲的亲人才能撕心裂肺。天地悠悠逆旅,岁月匆匆过客。虽说人生到底空梦一场,如匆匆过客,但有几人能坦然面对亲人的突然离去?听到哭声我的泪珠止不住滴滴而出,滴在白纸上,和在印泥里,沓在票子上。愿这带泪的冥国通用的红票子,带去对农民兄弟的无限惋惜和深沉思念。
过了一会儿,大儿子伟伟领着抱着儿子的媳妇进来了。大家让开位置,让孩子坐在热炕上。伟伟个子很高,过来问二爸你好的时候泪流满面。我问你什么时候回来现在干什么。他介绍说在内蒙古乌海定居,一接到电话带着媳妇娃娃开车到银川把刚儿拉上就回来了。她媳妇是当地人,在打工时认识的,现在有房有车,生活过得去。说话的时候,他媳妇把孩子放在炕上,去掉口罩头帽,露出白嫩的脸蛋,一脸看去,直接是伟伟的活皮,无须做什么亲子鉴定,只是比伟伟白多了。放好孩子后,她转身面带微笑问二爸好,我一看国字方脸、端庄秀丽、面善亲和,赶忙说你好你好,一路上冻吗?她说不冻,车上有暖气,就是特别怕伟伟开车分心,我一直在旁边提醒。我听后非常感慨,想着伟伟有福啊,娶到这么又漂亮又懂事的贤惠媳妇。常言说得好:家有贤妻,不遭横祸啊。我走过去,轻轻摸了一下孩子的脑门,问,叫什么名字?几岁呢?孩子看看我,又转头看看妈妈,她妈妈说:“给爷爷说,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成锦轩,三岁了。”虽没有一点乡土气息,但正宗的普通话,好似特地让躺在大上房的他的亲爷爷能够听到似的,非常响亮。我说好孩子,我的泪水又在眼眶打转,走出门去。
迎门碰见戴孝的人。我问你是?他说“二爸我是刚儿。”我才想起这是小红的岁儿子成刚。好多年了,都长这么大了,白净的颜肤,一看在外面过得很好。我问你现在干什么?成家了吗?他说,我在银川一家公司维护网络,结婚了,媳妇在银川一所学校当老师,儿子快一岁了,冻着就没领。在西夏区买了楼房,我老爸还添了些钱呢。我握握他的手,他的手很大,热乎乎的,细白细白的,全然没有像他老爸手上的一点点儿老茧。我又抬起另一只手摸摸他的手背,然后拍拍他的肩头,伸出大拇指,点点头。
午夜十二点的时候,院内又是一阵哭喊声,捶胸顿足、肝肠寸断的样式比刚才更浓烈。一庄间进来说是小平的两个儿子来了,伤心欲绝的样子,让人看的既可怜又难过。夜深了,庄间也一个一个走了,伟伟也跟去送。我也快沓完票子了。由于没有睡觉的地方,就准备上县回家休息。忽然,门帘一起,两个戴孝帽、穿孝衫的小伙进来,我一看是浩浩和浩标弟兄两个。我站起来迎上去。
“二爸,藏叫我俩咋活恰?我俩咋这么命苦?我爸爸完时我还不知道,后来我妈也走了,是我爷爷和我大爸把我俩拉扯大的,现在他们都走了,让我回来见谁?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他俩一见我,哽咽着哭出声来。
我说“孩子,我们不但要活着,而且要活的非常好。只有这样,我们的亲人才能瞑目九泉,安心上路。”我又问,你俩现在都在哪里?都干什么工作?
“我在银川一家工厂打工,也正谈着一个媳妇。”浩浩说。
“学校出来我就留在江西,在江西送外卖,谈的对象是同学,准备过年回来定亲。刚前几天打电话给我大爸说了,我大爸高兴得很,说过年一定回来,把媳妇领上。谁想到会这样?我现在还能回来吗?回来见谁?谁来给我做主?!”浩标说着,又“哼哼”地哭出声来。
“死者长已矣,存者砥砺行!孩子,不要哭!我们不但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更好,不但为自己,也为我们的亲人。我们不能因为老人过世而悲痛欲绝,寻死觅活,这是万万要不得的。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对老人最好的孝敬就是化悲痛为力量,化哀思为刚强,努力过好自己的光阴。逢年过节回来,开着小车、领着媳妇儿子,风风光光到老人坟头点根香烧张纸,你爷爷奶奶爸爸大爸定会九泉含笑、天国安详。--这才是最大的孝敬。”
浩浩说“那时候经常听我奶奶说,你对我爸爸好很,经常借钱给他,接济他。那次去固原给我妈取药,手里没有一分钱,还是借你的钱呢。我奶奶经常说,记着一定还了。我奶奶说了好几次,要我一定还了,我一直记着。”
我方才记起那还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小平到家里来借钱,说是他媳妇有重病,要到固原取药。那时刚发了一学期的补课费210元,买了几斤苹果、几斤菜,花了30多元,还剩170多元。我觉得嫌少,就又到银行里取了300元,共借给小平400元。当时清清楚楚记得他嘴皮干裂,看样子跑了好几个地方。谁想到在回来的路上出了那么不幸的事情。
“算了,孩子,算了,今天说到这里,就等于你已经替你爸爸把钱还了,以后再不提这件事了。如果你还不随心,就好好过日子,好好干活上班,好好做人,像你大爸、你爸爸一样,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把你的日子过好、为人品德好,让庄里人说起,就竖起大拇指,那才不枉你爸你大爸拉扯你的一番苦情。现在社会这么好,你俩又这么年轻,只要肯吃苦,不愁没钱挣。牢记二爸一句话:本本分分做人、堂堂正正挣钱。如果你俩误入歧途,闯了祸犯了法,那九泉之下的两层老人,定不会瞑目,那才是真正的罪孽啊。”我含泪、哽咽着告诫孩子。
浩浩拉着浩标一起跪下给我磕头,我也控制不住悲伤的心情,竟嚎啕哭出声来。我们三人抱头一起哭。什么;什么人生如梦、转头即空啊,都无法阻止悲痛的滚滚的泪水。真是:泪滴黄土流满河——大暴雨过后的滔滔葫芦河!这个时候,我才明白,人是大自然最无能的动物,关键的时候,只有眼泪,再也没有任何办法。
5
第二天早上八点多,我驱车来到小红家。阳光虽好,但寒风嗖嗖,依然很冷。门口搭起了简易塑料饭棚,近旁大锅里的肉菜冒出腾腾热气,飘来阵阵香味。
几个庄间站在一起抽烟拉闲。我和庄间丁一起在门口转悠。大门两边各放着两人才能围抱、齐墙高的五大网袋玉米,不远处又有一长方形框栏,用碗粗的长椽围箍的铁丝网里面满满装码着颗粒饱满的玉米棒子。我到跟前进行丈量:宽,美美六步,约六米;高,我站在跟前伸手能摸到苫在上面的塑料上的积雪,约两米二;长,美美跨了十三步,约十三米。我无法想象,这些几万斤的玉米棒子是怎样一个一个从地里的玉米杆上剥下来、又一个一个装在车里,一车一车从地里拉到家里,倒在大门口,又一个一个地剥掉外皮,露出圆鼓饱满的玉米粒,又一个一个装在网袋或大栅栏里。我问这几万斤玉米棒子,要用多久才能拾掇完啊?庄间丁说:这些活结,不重,但是特别费时间特别磨人,几天还装不成一袋子。这人真把苦下了。
再往前走,是厚厚的青储,给牛羊准备的草料。庄间丁继续说:置备青储才费人呢。你现在看到露出地面的也就一米,但你知道下面有多深吗?我站在下面,跳一仗子还够不到上边儿。这几年,唯他的玉米长得最凶,每块地里玉米都比人高。县上把地推得平展展的,雨水和谐,下在地里都能留住,不像原前,几个月不下,下一点又都流走了。小红又勤快得很,十几头牛的粪全都拉到地里,一点也不糟蹋,再加上县上每年都要免费送几千斤化肥,他拉来后全都倒在地里,你想咋能不旺呢?下点苦还是有收获的,但也很辛苦。为了多收玉米,不让机器来割。自己就一根一根砍下玉米杆,一堆一堆抱到车上,一车一车拉到家里。然后一抱一抱放进铡草机里,铡成寸节长的草。再把这些寸节草一车一车拉到青储大池,倒满一层,浇水一层,撒盐一层,就像大路上下雪后撒盐一样,把食盐大把大把洒在草上,牛羊既肯吃吃了又攒劲。然后又用车一遍一遍地压,压得实实的。要是偷懒压不实,没有几天就从里面发霉或发烧冒出烟生出火来,一池子的青储全就报废了。小红两口子就这样没日没夜地干近三个月啊,才能把一年牛羊的草料全备好。每天早上四五点起来,一直忙着饿着挨不住了,就泡一杯浓茶、两个馒头,吃完接着干。中午饭一吃一直忙到个昏天黑地。到了开春,又得耕种。这十几年咱村好几家都搬到县城、搬到外地去了,小红两口子种着四五家的地,差不多八九十亩呢。除过种玉米外,今年还种了十一亩洋芋,八亩胡麻呢。我仰天长叹,老天爷啊,你知道农民有多苦啊?你是不是看到我的农民兄弟太苦了,就让他悄悄地驾鹤西去、早入天堂吗?兄弟啊,我的农民兄弟啊!新时代的农民不该是这样子啊?!——那么,新时代的农民又该是怎样的呢?
再往前走,一个时风三轮农用车——当地人都叫奔奔——座椅已破烂不堪,上面落满积雪,后槽打起,好几处漆皮脱落,但“时风”两字清晰可见。这是他勤劳致富的最早成果,也陪伴着一路见证着创业的艰辛。旁边有铡草机、四轮耕地机、压膜机,是勤劳致富后的再投资。牛圈门口还放着两辆手推车,其中一辆前面印有“宁夏师范学院捐赠”八字,非常干净醒目。来到牛圈,揭开厚厚的门帘,阳光透过太阳板照进来,里面又亮堂又温暖,左右两边的牛都在支柱的钢管上拴着,左面七头,其中两头牛娃;右面六头,都是大牛。看我接起门帘时,其他牛都低着头继续吃着草,只有一头花头老牛抬起头,一直看着我,好像觉察到了什么异样似的,仿佛在问:我的主人呢,这两天咋没见啊?懂事的样子,让人心酸。庄间丁说,现在十三头牛,还有一头也快下恰。小红操心得好,牛也繁殖得快。前两天说,卖一头大牛准备过年呢。我说,不留着耕地了吗?庄间丁说,不留了。土地推成平展展的梯田后,耕种的渐渐换成机器了,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了。牛,也不再耕地,从传统的农耕解放出来,现在和羊、猪一样了,成肉产品经济作物了。我想农民是不是也要转型升级了,向产业工人转变?
我俩转到牛圈对面,听见咩咩地叫声,就来到羊圈前。两只羊转身看着我向我走来。我伸手摸了摸羊角,心想,可怜的羊啊,你再也见不到你的主人了,就招招手,继续向前走。隔墙看见两头大肥猪,躺在当圈,肥得头都转不过,大肚延展了半圈。每头足有三百斤吧。见我们来,只是哼了一声,略微转了一下肥头大耳,略微抬了一下横肉堆满的眼皮,露出不到一毫米的眼缝,带理不带理的瞥了一眼,算是给我打了个招呼。
“啪啪啪!”“嗖——咚!”忽听鞭炮、两响炮、连发礼花弹齐鸣,是庄间拉着棺材来了。我俩也转到跟前,和大家一起动手,从车上抬下棺材。去掉红绸苫单,金黄色松木棺材特别俊艳,棺盖正中雕刻着四个正宗行楷大字“流芳百世”,配以牡丹金砖,预示荣华富贵、金玉满堂。两侧刻着盛开的花朵,昂首仙鹤、飘飘祥云,预示驾鹤西去,早日转世。我走到棺材跟前,轻轻呼吸着松木特有的芳香,轻轻抚摸棺材的盖帮,想着我的兄弟从此睡在这里,永远暗无天日、永诀人寰,眼泪不由在眼眶打转。七八个庄间边说边将棺材抬到院内。
6
我站在大门前,看见右旁立着告牌。告牌正上方两个繁体大字“讣闻”,白纸黑字红圈。里面是生辰八字、儿孙祭拜的内容。告牌两面对联分别写着“忍别亲人去矣”“还期化鹤归来”,寄托亲人的哀思。双扇大铁门敞开,一砖到底的大门两墙也贴着一副对联,“泪滴湘江流满海”、“嗟叹嚎啕哽咽喉”,正上方掉悬四字“难解心愁”表达沉痛的哀悼。
走进大门,当院放置一口大棺材,红绸苫着。抬头看,气派的大上房黑红色琉璃屋脊上两个仙鹤相对着正中间的圆环八卦,浅灰色琉璃瓦,松木古式飞檐紧连着不锈钢框架架玻璃阳台,前墙两耳、阳台底座全用明亮的白瓷板贴着,水泥台子上有细细的防滑纹路。门口也贴一副对联,“珠泪滚滚哭严父”“奠酒滴滴祭英灵”,正上方掉悬四字:“父恩难报”。东面两间侧房北连上房南连大门院墙。屋脊中间站着的白色鸽子昂头望着远方,靠边架着太阳能热水器,大罐上印着“农村阳光沐浴工程”八个红色大字,特别醒目。白色瓷板的前墙,不锈钢玻璃门窗。靠里的厨房门上也有一联:“清净厨中修妙供”、“玉华坛内报父恩”,横悬四字“清净珍馐”。靠边这间就是小红两口子平常起居之室。西面一片砖垒隔开的小菜园,依稀见地膜覆盖的痕迹。
来到上房。屋内烟雾缭绕。供桌正中的牌位竖写“故先考成公府君讳小红之灵位”,“供奉”两字分居两侧。桌面摆满大蒸馍、蛋糕、苹果、香蕉、橘子等祭品,装有五谷杂粮的小碗上插着三炷香,两根粗壮的蜡烛火苗正旺,两碗牛肉菜冒着热气。桌两边一对高约一米的仙鹤惟妙惟肖,一瓶美酒茅台未开封。
供桌后面草铺上睡着的就是这家的主人、一辈子辛劳的小红,四面全用白纸围着。庄间围坐在供桌左面的沙发上火炉前说说笑笑,抽烟抬杠;戴着白帽、穿着白衫、腰间系着麻绳的孝子孝女跪在供桌右面的草铺上哭着。我点香烧码后,见屋里没有地方可坐,就走了出来,来到放满苹果的侧屋。炕上坐着几个庄间,往后面挪了挪,叫我上炕。我坐在炕边,听他们谝闲传。庄间赵说,村上组织着拔河、下棋、唱歌、跳舞等各种文体活动比赛,你们都报名参加吗,说有丰厚的奖品呢;庄间钱说,农闲组织搞个活动,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庄间孙说,现在政策真好,想办法叫老百姓富,盖房子、修青储、养牛羊,政府都给补助,补助的款直接打到老百姓的卡中;化肥、太阳能、推推车等物品直接送到手上。庄间李说,这几年把地推平了,机械化也都能用上,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庄间周说,地痞流氓小偷基本都收拾完了,社会治安非常好。庄间王说,什么时候,也能把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农民统一组织上,像单位职工那样,也来一次体检,也许,像小红这样的病能够及时发现,得到治疗,也不至于……
我抬头看到四面墙壁洁白如漆,屋顶的铝扣板中吸灯特别亮眼。心想,收拾这么好的房屋,留给谁啊?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还有两个亲侄儿,人家都生活的那么好,谁来继承你的遗产、耕耘这片广袤肥沃的土地呢?
7
第三天的早上八点多,随着隆隆的炮声、亲人的哭声,出殡的时候到了。众人抬着白纸苫面的亡人小红轻轻放进棺材,又抬着棺材放到门口奔奔上。“咚!”“啪啪啪!”炮声再次响起,伟伟高举孝子瓦盆,随着一声“爸啊——”地哭喊,摔碎在眼前,转身高举孝幡,前面引路;奔奔“笨笨”地紧随其后,向隔山东庄湾坟墓驶去。后面跟着送葬埋葬的亲朋好友和庄间。
上午十点多,奔奔沿着山路来到墓地。墓地就在他爸妈坟的脚下。挖掘机早已挖成长方形墓穴,穴里用砖砌得平平整整。棺材用粗绳绑好,套在挖掘机上。挖掘机高高吊起,又缓缓地降下,稳稳地放进墓穴。
棺材放好后,阴阳先生针盘掉线摆着方向;亲人最后一次整衣、正相,见最后一次面后,定论盖棺。棺材用红绸苫好再用白纸苫了,又用三合板瓦样扣好,再用砖一块一块骨好后,就是填土掩埋。
当孝子背跪坟前,用衣襟从头扬过“三襟土”后,炮声咚咚叭叭伴随孝子孝女哭声、机器轰鸣声再起。挖掘机来回几摆,两旁的新土就已全部填埋进去。不一会儿,平平的地上冒出一米见高的坟堆。我轻轻走过去,手扶铁掀,一铲一铲平展平整,将这坟头平刮的齐齐圆圆、光光溜溜,将满含温度掉落在地的滴滴眼泪和在绵软细密的黄土里,一铲一铲覆盖在上面,让它永远陪伴我的兄弟、我的联手。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深爱脚下这片土地
我的祖辈我的兄弟长眠于此
万语千言表达不了我的哀思
望云路断亲何在
空余血泪洒新坟
仰望苍天灰弥漫
枯枝残叶雀雉鸣
飒飒寒风吹梦醒
皑皑白雪送亲朋
拱手再举一炷香
脚踏祥云九宫门
待到来年花开日
好汉十八再来逢
坟前大火熊熊燃烧,将亲朋好友、女婿外甥送来的花圈、仙鹤、白马、汽车、楼房等纸火祭品全部烧掉,坟头插满白色纸条……古来钟鼎盛,共尽一蒿丘。
送葬的人三三两两都走了,我和几个庄间步行登山而上。踏着厚厚的积雪落叶、拨开干枯的树枝荆棘,沿着废弃的旧路,气喘吁吁登上山顶。北方大地冬至前后是一年最冷的时段。今天更冷,寒风夹着雪花,飘飘洒洒漫天而降,转眼间山川大地白茫茫一片,早已将坟头掩映在皑皑白雪之中,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站在山顶,一眼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绕山而转,蜿蜒如春螺,披岚如云塔。冰封的葫芦河犹如一条洁白晶亮的银丝带,从山脚缠绕而过。有位诗人曾赞美家乡风貌时写到:这些山塬景色随季节的变化而各有不同:春天像一汪汪清澈透明的碧玉,夏天似一波波澎湃起伏的绿浪,秋天如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壮锦。今天我说,冬天恰似丹青妙手在葫芦河畔飞笔勾勒的水墨画。
梅花欢喜漫天雪,雪压冬云白絮飞。飞飞扬扬压三层,层岭叠彩贯长空。站在山顶,望着飘飘大雪中的千山万岭高标准农田,我仿佛看到在来年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季节里,新时代耕耘者正驾驭播种机、施肥机、压膜机等现代化农耕机器,来回穿梭,上下驰骋,绘彩织锦,播撒希望,一个新时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壮美新画卷徐徐展开,呈现出一副副崭新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春耕春景图。而赤脚踏地、扬鞭喊牛的传统老旧的农耕时代将一去不复返,那时我也会自豪地仰天大喊——你真美啊,请停一停!于是,
我有生之年的痕迹不会泯灭,而将世代长存。我怀着对崇高幸福的预感,享受着这至神至圣的一瞬。
后序:新华社权威快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2月3日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出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谨以此篇献给我的苦难的农民兄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