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史书
——阅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陶玉山

无论是否喜欢看书,大多数人都会听说过培根的这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我们所读的史书必须是经典的,有开创性的,开卷有益的。被著名学者费正清誉为“执中国近代史研究之牛耳”的史学大师蒋廷黻所著的《中国近代史》就是这样一本书。
一本书,让你爱上历史。当年,研究历史反对“治史书而非史学”的传统方法的蒋廷黻潜心写的这本看上去并不厚重、“重综合、重分析、重整体把握”、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好读耐看的书一问世,就引起学术界内外的轰动,好评如潮,被誉为“近代史研究的经典”。随着时间推移,这本书的价值更加突出显赫,可谓篇幅虽小,学术价值很高。尤其是该书提出的“人类的发展可分两个世界,一个是东方的亚洲,一个是西方的欧美”这个观点惊世骇俗,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不能不高度重视,由此深刻领悟反思。
思维影响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在今人看来也不无拍案叫绝的精妙。我们以往在了解那段历史的时候,得到的印象往往主要是悲情与屈辱。蒋廷黻先生则从当时社会全面的角度来论述,盘活了原材料,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开创了近代史研究的新方式。由此带来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这本书本身。“到了十九世纪西方的世界已经具备了所谓的近代文化,而东方的世界则仍滞留于中古,我们是落伍了!”由此,他在“总论”中断言:“在世界上,一切国家螚接受近代文化者比致富强,不能者必遭失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好。”并以我们的近邻日本和俄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大胆改革变新,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历史机遇而崛起为例,非常有启发性、说服力和振聋发聩的作用。著名史学家何炳棣仔细阅读此书后,曾经由衷感慨:“半个世纪以来,又有几本近代史著作超越了它?当今专为获奖的‘皇皇巨著’通通加起来也不及这本书的分量。”看了此话,醍醐灌顶,无言以对!
总有一些书不时地帮助我们打开未来之门,这本书对我来说就有此功效。从而深刻认识到提升认知最快的途径就是读历史。走完了该走的路,才能走想走的路。一句话,蒋廷黻大师精心撰写、字字珠玑,让人叹绝、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学术精品《中国近代史》为研究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建立了一个科学的基础。
阅读是抵达世界的另一种方式。本书以宏大的历史叙事框架,将中国近代史置于全球背景下考察,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不仅覆盖了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夕的重要历史事件,更是通过详实的资料分析,揭示了这些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结构、文化观念乃至国际地位的影响。同时又不失对关键人物、事件细节的入微刻画描述,让我们读者既能把握历史大势,又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功莫大焉。让人切实认识到,有时候,一个当时看上去毫不起眼的细节就可以改变了历史。蒋廷黻视野开阔、论据充足、观点鲜明的研究论断和认识,让无数中外史学家无不交相称赞,视为毫无争议的权威坐标。由此,蒋廷黻被称作“拓荒者”“开山人”“近代史研究尚无第二人”等实至名归。作为我们喜欢读书的人看了这本拨开迷雾,还历史本真的书,也是脑洞大开,豁然开朗,认知能力无意中得到提升。对如何看待历史,看待身边的事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更会由衷感悟到,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是比知识更重要的。
观史知今思进退,读书养志识春秋。蒋廷黻的这本中国近代史四章外加两个“附录”,不到十四万字。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这本书将近百年的历史演变和人物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说教和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趋势。那些对历史事件和过程高屋建瓴的条分缕析后得出的判断结论,让我们这种门外汉看了都会觉得非常有说服力,非常有启发性。合卷细想,不能不赞赏佩服。
随意翻看历朝历代的过往,无不是相同的兴亡结果。唐朝关注过隋朝的成败,明朝重视过宋朝的灭亡,却都没有换来任何进步。每一次都是沿着历史走下去,最后都走不回去了。这些历史只有重复的兴衰,没有进步和发展。数千年来,基本就是如此。早在唐朝,大诗人杜牧在二十三岁时就总结好了,“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美国的教科书是这样写我们中国近代史的:“因为这个国家对自身文化太过骄傲,所以其子孙似乎无法迅速认识到改变的必要性。因此,中华帝国灭亡的原因就最终归结到了延续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上。由于没有能力进行根本性的内部变革,中国将不得不被外部势力推向革命。”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不是我们这篇短文讨论的话题。反正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蒋廷黻这本写近代史书的可贵之处和历史价值。阅读这本独辟蹊径、眼界开阔、迄今仍是近代史上经典的学术精品,得到的知识学问和启发以及引发的思考是难以用文字说清的。别的不说,单是对我们中国的近代史、我们为什么会落后有了一个全新的、可以全盘接受的认识。历史是一面镜子,经常照照,可以吸取教训,照亮未来的路。正如蒋廷黻直言不讳地说:“人与人的竞争,民族与民族的竞争,最足以决胜负的,莫过于知识的高低。”我们知道,当今世界,具有世界性文明的,公认的就是西方现代文明,伊斯兰文明和我们中华文明。就这三大文明的影响力而言,最强的无疑是西方现代文明,其次则是伊斯兰文明。我们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就目前为止,不是那么大,这是客观事实,我们在痛痛快快地接受的同时,坦率地承认自己不如人之处太多了,仍然需要好好向西方学习。别的不说,如果我们真正强大了,像立陶宛、菲律宾这样的我们根本看不上眼的国家,即使借给它一个胆,也不敢和我们国家明目张胆地过不去。
公正客观地说,一个民族的自大和自卑都源于对本民族的历史及制度体系的无知。只有了解了真实的历史和文化,才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产生深层次的自省。过去,我们曾经“以夷制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我们虚心努力向西方学习,取长补短,学以致用。这对我们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大有裨益的。这也是“读史使人明智”的另一种说法吧。

作者简介:陶玉山,济南人,作家,藏书家,山东省作协会员。1981年2月在《济南日报》副刊发表文学处女作。迄今已在国内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二百多万字,作品多次在市级以上文学征文中获奖,有多篇文章收入到文学作品集。荣获2023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