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一声妈妈》观后
金淮莲
邂逅青年作家蒋大重是在五年前,在他导演的微电影《一起来学吧》首映式上。该影片让我感动的热泪盈眶,之后,我情不自禁地写下了《微电影 大主题》刊载清江浦报上。四年之后,大重一鼓作气,再将自己创作的、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的中篇小说《泊岸》改编成电影——《叫一声妈妈》搬至银幕,此影片深深地打动了观众、震撼了观众,产生了共鸣。此片为何引起如此效应?为何赢得广泛好评?我以为来自于母爱的力量。
情节的曲折性,凸显了主人翁的人性美。
满云云是影片塑造的主人翁,她是一位离异女教师,由于前夫的感情背叛和责任上的逃避,她独自带着患有自闭症、不会叫妈妈的儿子米粒生活。任性、固执的米粒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盖,这让满云云欲哭无泪、情何以堪;年迈的母亲担忧女儿、多次催婚,又让满云云深陷痛苦之中。工作的压力、情路的坎坷、生活的艰辛,柴米油盐酱醋茶里,隐藏着她的喜怒与悲伤。然而这位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女子,克服了重重困难,用柔弱的肩膀、用坚强的毅力,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一次她在街道上,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个失去父母的孤儿——晓晓,可怜孤独的晓晓让满老师产生了同情,爱心促使她把这个孩子收为养女。闺蜜——朵朵,深知好友满云云独自抚养残疾儿子米粒已经艰难,若再收养晓晓,无疑是两副担子一肩挑——难上加难,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多次阻止、规劝满云云:不要头脑发热,一时冲动。然而,满云云没有被朵朵的好心劝说所打动,毅然决然把晓晓收留下来。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推动了情节发展。满云云的善举赢得了有关部门的关注,也深深感动了闺蜜朵朵,更获得了学校以及众多爱心人士的支持。在满老师的带领下,大家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成立了“云朵公益服务社”,更多的爱心人士涌入了关心和救助困境儿童的行列,他们用团结的力量、无限的大爱,资助了一百多名困境儿童,让这些特殊孩子真正走出困境。该影片聚焦于困境儿童,它呼唤社会对弱势群体予以关爱,它弘扬了正能量,它凸显了人性的光辉,它是滋养心灵的精神食粮,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触动心灵的视觉盛宴,也诠释了影片主题——母爱的伟大力量。
众所周知,电影艺术是集中文学、音乐、绘画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视觉效果是影片最直观的感受。出色的视觉效果,能提升整个影片的质感,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画面构图、色彩搭配和制作水平惊艳,都会带来观众的赞誉。影片通过满云云与和孩子们一同交流的系列画面,以及孩子过生日,开心戴上皇冠帽、与之一块吹蜡烛、共同吃蛋糕等场景的特写,展示了主人翁和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烘托了喜庆氛围,增添了可爱和趣味。导演还巧妙地运用电影组合的技巧,把事情发生的地点、环境设置在里运河岸边,给人以自然、亲切、真实感。影片还把运河的水韵、书香的雅韵、名人的风韵、淮扬菜的香韵,全方位投入到电影艺术元素中,让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了解淮安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文化底蕴。
和谐的音乐意蕴,彰显了影片独特之美。
一部好的影片,音效配乐同样占据重要地位。恰到好处的配乐,能够增强电影的感染力。《叫一声妈妈》背景音乐、主题音乐完美结合相得益彰,音乐效果很有层次,堪称精彩。导演不惜时间专门制作了主题曲MV。“雨淋着风,风裹着雨,风雨凝成苦涩的泪滴,伤心是你,暖心是你,醉心也是你,因为有你,我的午夜少了梦呓......叫一声妈妈,是你帮我重生,叫一声妈妈呀,是你让我找到人生的意义。”这是电影开头的一段主题歌,青年歌手赵天甜深情凄美地演唱,拨动了观众的心弦,接着一群教师与少年儿童相拥的温馨画面,把观众带进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境里。
从导演创作的歌词来看,字字珠玑、如诗如画,蕴含着故事和情感;上海作曲家沈冬生和淮安音乐人朱成军联袂,悠扬的曲调衬托出剧情变化发展,动人的旋律让人沉思、让人遐想;扬州青年歌手赵天甜深情演唱,增添了表现力与感染力;特写镜头推向满云云与孩子们热烈拥抱,音乐恰似锦上添花,让观众更能体会到母爱的温暖和力量。导演通过镜头的不断切换闪回、场景演绎、细腻的情感、和谐音韵的巧妙表达,营造了深邃的意蕴,宛如一首心灵夜曲。结尾的歌曲给观众留下无穷的韵味,将母爱推向了高潮。
蒋大重导演运用艺术性突跃的电影组合技巧,运用蒙太奇手法,直观形象地展现了人们的生活场景,激发了通感,调动了观众的兴奋与亢奋,既有原生感、又有亲近感。影片具有娱乐性,也反映了社会现实。如果说,《叫一声妈妈》是一部感情丰富的公益影片,更是一部儿童教育影片。作为一名教师,我喜欢《叫一声妈妈》,因为它感染力极强,具有母爱的伟大力量。